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阴阳五行学说”在足健法上的应用(II)

(2007-08-30 13:26:17)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分别配属五行,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来说明五脏互相滋生、互相制约的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和五脏病变时的互相影响传变方式。五脏各自又联系着自己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情志),把机体各部分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这种几千年前的观念,出于整体概念,说明系统本身只是更大系统的从属关系。各个独立的小系统,属于一个整体,彼此互相控制,互相协调,而达成动态平衡。

    阴阳五行是古人从宇宙大自然中的观察所归纳出来,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哲理和方法。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将它们溶入了医学理论,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为后世中医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透过经络系统连结四肢百骸、五官七窍,把人体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代表着人体的“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统,所有器官组织都隶属在各个系统之中,通过经络来输布精、气、血、津液以发挥整体机能活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脏腑、器官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也需要脏腑之间的相辅相成、协同合作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运用了阴阳表里关系和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而有“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理论,说明了人体阴阳的制约消长和转化,以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达到生生不息,这和现代医学的系统分类有很大的差异。

   脚底按摩利用这样的思考模式,面对疾病时,从了解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作为预防、诊断、治疗的临床根据。不过还需要特别说明: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人”,而不是“病症”。在生病的情况下,由于病邪的凶恶程度不同,加上病人体质强弱的差异,所以,生病时不一定会完全依照五行生克乘侮的影响传变规律依序相传。操作时,必须掌握当时的实际情况,参考内外环境,期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和自动调节机制,及人体对外在环境因素的防御能力,才能有效地扶正祛邪,驱使各种生理机能向正常和相对平衡的方向转化。
  

   总而言之,阴阳学说用“一分为二”的观念,来说明脏腑的属性和阴阳失衡的病理关系;五行学说把人体的生理功能分成五大系统,以生克乘侮来探讨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它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平衡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组织结构本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及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人体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互相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着。若有一脏腑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诊断上不能只考虑发生病变的那一个脏腑,还需考虑到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在自然环境中必须顺应自然,只能适度地改造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先贤们的思想哲理和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疾病争战中,经过长期观察和各种临床经验所累积的智慧,值得从事保健工作的学习者了解并加以应用。

   数千年来,担负亿万中华民族人们的保健工作,临床效果应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使中医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这是古老的中国医学仍能传承民间的主因。虽然和现代的医学理论或有不同之处,然而我们不能为了求新、求变,而完全丢弃先贤们所累积的文化瑰宝。当然,这套理论历经了几千年,时空背景整个大环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妨运用老祖宗所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思考法则,配合现代科技医术,互相验证,取长补短,共同为全人类的健康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