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相生图
五行相克图
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内的各种机能通常是由两种互相对立统一的机制所构成,如肌肉的收缩与伸张、心跳的加快与减慢、血液的凝固与抗凝固、血糖的升高与降低等等,以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较高等的生物,体内组织的各大系统几乎都是分工合作的,中医从整体联系角度来认识人体及疾病现象,所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精密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解说工具,将复杂的机体,以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为中心。五个系统都有自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等几个方面(见【五行相生图】、【五行相克图】)的关系。这种整体观,体现了“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理论。使人体内部与外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关系,每一个系统都是控制系统,也是被控制系统;并把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及人体对外在环境因素的防御能力,看成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及疾病产生与治愈的原因与依据。
1. “阴阳学说”的有关知识
一般来说,表面的、向上的、向外的、功能性的、无形的、雄性的、伸张性的、热、明亮等等属于“阳”,内部的、向下的、向内的、物质性的、有形的、雌性的、收缩性的、冷、晦暗等等属于“阴”。中医用“阴阳学说”说明宇宙间一切事物互相对立,彼此消长而不能分离一体两面的特性,和人体内部的对立统一(【太极图】)

在生理方面: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内脏又以阴代表实体的五脏,以阳代表消化传导功能的六腑。在体表,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说明了人体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病理方面强调:人必须保持阴阳平衡,才不致生病,如阳偏盛,阴必衰而受病;阴偏盛,阳必衰而受病。又从临床体验中得知,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可收到很大疗效的治疗法则。同时,也用阴阳来标定疾病的部位,认为阴阳是内外表里的联系关系,一阴一阳互为对偶,在现代社会中,好比夫妻关系。有行于体表的阳经,必有一行于里的阴经,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紧密联系,在病理上也能相互影响。
足健法运用阴阳学说的说法,操作时,运用上病下治,左病右治,阳病阴治,阴病阳治的治疗法则。强调人体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四时变换、寒暑更替,保持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人体才能维持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