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用是“智多星”还是“无用”?

(2009-03-20 07:38:18)
标签:

水浒传

吴用

智多星

沧浪之水

文化

分类: 水浒那些事儿(连载中)

吴用是“智多星”还是“无用”?    假如有人夸你办事就像“梁山泊的军师”,你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了,因为这句著名的歇后语全称是“梁山泊的军师——吴用(无用)”,这个歇后语的谐音幽默效果就如同某著名的现代建筑物居然取名“智窗”一样令人捧腹。俗话说:“不怕生错命,就怕起错名。”那么,施耐庵为何给这位梁山泊的军师取名为吴用呢?石碣天文上能上参天机,下启人道的“天机星”就这样被一个名字搞得英名尽毁,难怪中国有句古谚道:“传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吴用谐音“无用”,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三。军师为什么无用?是智多星名不副实纸上谈兵?还是文弱布衣因此被拔山扛鼎的好汉们所耻笑?事实上,《水浒》横空出世之后,军师吴用之名风靡江湖黑道,多少黑道老大均以得一吴用为荣,君不见《走西口》中刘一刀也效仿梁山逼田耀祖入伙当他的吴用!那么,综观梁山的斗争实践,吴用究竟是梁山智慧的代言人,还是一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式的人物呢?

   

    吴用,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上山前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因此,现在讥讽他的人就说他是个乡村小学教师,水平不高,依据无非是这么三条:其一,一介武夫林冲、阮氏三雄等人尚能作诗,而吴用除了“卢俊义反”这几句蹩脚的藏头顺口溜,全书中楞是找不出一首能撑门面的好诗,实在不像个文人。其二,用计单一,缺少变化,看吴用用计,有颇多雷同之处。其三,见识不够深远,招安并非梁山最好结局,他未能见之;自缢宋江墓前,固然义气深重,但从一个智多星的角度来说,未能给自己安排好退路而行此绝境,有负智者之名。

 

    其实,这样看吴用是求全责备、有失偏颇的。其一,吴用真的水平不够,没能力做一个真材实料的文人吗?书上说他“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些话虽有过誉之处,但也说明了吴用的志向在诡谲权诈的计谋,而不是雕虫篆刻的文章。寻章摘句的腐儒之行,他是决不肯为的。吴用平日所为在于结交豪杰,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江湖上已颇有声望。你看他说三阮撞筹时,三阮对他的必恭必敬,那可不是装出来的。所以吴用不为文事,不是不能为,是不屑为,不愿为。否则,做几篇形式合格的诗词当不是难事,甚至教出几个秀才举人之类的学生也不奇怪。再者,吴用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书中介绍他善使两条铜链,在雷横和刘唐争斗时敢于亮出家伙来劝架,应当是颇具勇武,属于胸蕴不凡、文武双全之人,而非普通文弱书生。

 

    其二,这就更无稽了,你看《三国》中诸葛亮用计,不也是有诸多雷同,光“火”计就用了好几次;可是,正如一句话说的——“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只要能达到目的,重复施计又有何妨?再者,君有良策代之乎?我们今人评价古人,切忌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其三,招安之策是梁山的路线,并非吴用一人之力,而是当时整个梁山的大势所趋,首领宋江及招降上山的一大堆朝廷降将对此莫不趋之若骛,仅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等十几人反对,加上吴用,又有何用?再者,据梁山以抗朝廷,受招安后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吴用已尽展平生所学,此生无憾。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此举既报答了宋江信任之恩,全了兄弟之义,又可看到他实不眷恋功名富贵。平生追求,只在于实现抱负而已。如果他也给自己安排好退路,别说以他性格才情不会接受,恐怕今日你我就要骂他是“吴跑跑”了!

 

    实事求是地说,吴用盛名非虚。吴用的计谋在整部水浒中无人出其右,不论是晁盖时代还是宋江时代的梁山,吴用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说三阮撞筹尽显吴用心思敏捷,老谋深算。智取生辰纲,用蒙汗药原是平常手段,妙在当着杨志的面下药,让他放心地喝下肚,牛刀小试便大获成功。石碣村拒官兵、挑动林冲火并王伦,此后对祝家庄、曾头市、大名府、闹华山、两破童贯、三败高俅数战中妙计层出不穷,屡建奇功,吴用之能,至此尚有何虑!

 

    招安过程中,三阮偷御酒、李逵扯诏谤徽宗等捣乱行为,都是吴用在背后指使。表面上是搅黄了宋江招安的大计,在跟一把手作对,其实不然。吴用并不反对招安,他跟宋江的分歧只是在于招安时间的早晚。早了,会让朝廷看轻你,不希罕你,得不到重视。等到两破童贯、三败高俅了,这时招安才显出梁山的重要性。这一点上,吴用确实比宋江有远见。

 

    吴用不光计谋出众,而且行事果断决绝,少有拖泥带水的妇人之仁。当然,在今人看来,就显得手段残忍了,但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莫不如此。试举两例:其一,为了拉拢美髯公朱仝入伙,吴用使出了让人咋舌的绝后计——派李逵斧劈了小衙内的脑袋,无路可走的朱仝只好乖乖上了梁山。小孩何辜,此等行径好残忍好暴力!可不如此,朱仝是绝对不可能上山的?吴用之坚忍,确实具备做大事的资质。

 

    其二,拉玉麒麟卢俊义入伙,吴用还是老招:断人后路。如果说林冲的遭遇是官府黑暗所逼,卢俊义的遭遇却不能怪官府什么。客观地说,梁中书抓卢俊义只是公事公办,并不是公报私仇。卢俊义的苦难全都拜吴用诡计所赐,先哄骗出门,接着一面在卢家制造伪证,一面为李固害主提供机会和暗示。等人家下了狱上了刑场,才去雪中送炭。家破人亡的卢俊义除了上梁山,其实已无路可走,不得不与原为自己所不屑的贼寇为伍。卢俊义的冤案,李固只是从犯,吴用却是主谋。此计虽不及杀小衙内残忍,但用意之深之狠却有过无不及。

 

    然而吴用终究没有得遇其主,宋江并非争天下之人,从梁山的旗帜“替天行道”就可以看得出来。满腹经纶、一身韬略的吴用,他的雄图大略只能是一枕黄粱美梦。或许是因为如此,施耐庵先生才给这个人物取名为“吴用”吧! 

 

吴用是“智多星”还是“无用”?  

 

更多精彩 点击欣赏  水浒那些事儿  乱弹·水煮  谈爱·说情  锐评·杂谈  见闻·游历

 

(沧浪文字,版权所有,转载必究!约稿QQ:24524752,非诚勿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