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博客沧浪犹豫再三,然而,目睹的种种现象却使沧浪终于不能沉默!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各省2009年的高考方案也已经出台。可是,沧浪看到,我国教育的痼疾仍然没有解决,也没有出现改良的迹象。于是,不得不以一管拙笔,在此疾呼再三。见识浅陋之处,敬请谅解!
那么,最近爆发的一系列教育事件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现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沧浪以为,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顽症多多。不解决的话,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无法开展下去,甚至举步维艰,当然也就不可能完成我国现代化建设赋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但,这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更应当说是我们的体制问题、社会问题……
沧浪认为: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最欠缺的就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杀手。国家某权威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小学生,调查主题是爱惜生命,调查结果如下:24.39%的孩子曾经一闪而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孩子有过自杀的想法,5.85%的孩子有自杀计划,1.71%的孩子自杀未遂。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这应该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意义。可是,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何为生命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作了很好的诠释: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的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告诉小学生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些将有助于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在海峡对岸的我国台湾,也已经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我们大陆只能说是正处在晚起步的阶段,那么,我们将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
首先,要将生命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相结合。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我们要使各位教师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我们还可以将生命教育同一些边缘学科(心理课、政治课、品德课、健康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事例向学生讲述生命于我们的伟大意义。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生命教育同课外实践相结合。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都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曾经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最后,生命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的生命态度。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是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了一个各种思想充斥、各种观念斗争的熔炉,全社会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空间,用正面的舆论宣扬生命的价值,使生命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是至高无上美的价值的体现,要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生活挫折,笑对人生,才不会轻易放弃生命,都能享受到自己生命的乐趣,这就是我们生命教育要达到的境界。生命教育的成功,也就是素质教育的最大成果。(待续)

乱弹:《水浒传》书名不为人知的内涵
乱弹水浒:施耐庵为什么写宋江受招安
谁是水浒第一美女的真正情人
从水浒传看北宋人如何说话
谁是水浒中施耐庵最钟爱的人
水浒英雄武松为何葬身西湖边?
宋江为何将扈三娘嫁给王英?
水浒第一帅哥竟是宋江的同性恋人?
谁是水浒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英雄?
能改变宋朝命运的水浒悲剧英雄
武大郎:又一个被丑化的“陈世美” 揭秘:武松与武大郎并非亲兄弟
为何水浒传里两大淫妇均姓潘?
盘点中外历史上最怕老婆的十大名人
史上独一无二的绝色倾国的“男皇后” 盘点最经典的18位三国人物的遗言
更多精彩 点击欣赏
乱弹·水煮
谈爱·说情 锐评·杂谈
见闻·游历
(沧浪文字,版权所有,转载必究!联系QQ:2452475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