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敖新书情色文化 |
分类: 锐评·杂谈(时政评论) |
李敖新书:怎一个“色”字了得
(感谢新浪文化博客“深度阅读”栏目、博论坛首页、文化漫谈置顶推荐)
李敖素来以其为人的狂妄,为文的张扬和跋扈,打造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天皇老子不如他的“孙悟空”形象。如今,他又成功地让自己成了关注的焦点,用他自己的方式。 4月26日,将届73岁的他发行了一本作风非常大胆的情色小说——《虚拟的十七岁》来自贺寿辰,书里虽然没有“图文并茂”,不过,36万字的故事情节绝对让人脸红心跳。
李敖的这本新作被出版社称为“跨时代作品”,小说描述一名十七岁女孩朱仑,脑子被植入芯片后在67岁的智慧大师启发下,展开灵性与哲学的追寻。故事情节除了谈思想,当然也有李敖爱用的限制级情节。台湾TVBS电视台报道称,李敖把新书拿在手上,得意地说:“这里面有裸泳、有情色,所以我说不适合你们播出。”这部小说的封面是引人遐想的女子半裸照,一翻开目录,连章节名称都让人脸红心跳。李敖透露说,每五六页就有高潮迭起的内容,有偷窥欲的不会失望。
李敖自动将新书列为限制级,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内容“很黄很暴力”,加装封套并贴上限制级标签,强调“这是个限制级的,18岁以下跟80岁以上,都不能看。因为看了以后,他们会偷买威而钢”。记者问他:“里面有你自己的故事?”李敖说:“有。”
对于李敖的这部“得意之作”,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说,“一个以仗义直言形象闻名的老年男性,胆敢碰触情欲禁忌,写他对女人无可救药的迷恋。李敖要透过小说,挑战他自己的极限,还有世俗的道德观。”而读者呢?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大骂这本书“很黄很低俗”,表达了对李敖和这部作品的深深失望。
那么,这是李敖的心血来潮之举吗?绝对不是。这么多年来,李敖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其犀利文风及思想的敏锐、深邃之外,更由于他的“好色”与多情。李敖爱收藏裸女图,这在台湾社会几乎人人皆知,他写了那么多书,但最喜欢的始终是女人。有人甚至为他统计出了“七段情”,每一任情人都是大美女。那么,真的是像李敖自己说的,游戏人生73年,不愿再重复“立法院”的孤鸟战斗,如今用这部情色小说昭示他今后“不谈风云,只谈风月”了吗?
然而,透视李敖的这些作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难道“风月”就一定要这样谈吗?在我看来,所谓“情色”都只是个幌子,其实他骨子里乃是极致的媚俗。李敖的目的还是以此炒作,不甘寂寞。他的前妻胡因梦,更是一语道破他伪装于风流外壳下的“唐璜”情结。在她的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中,从一个局中人的角度对李敖的性爱心理有过独到的分析:“你别看他在回忆录中把自己写成了情圣,其实所有‘夸大’的背后,都潜存着一个相反的东西。像他这种‘唐璜’类型的所谓情圣,其实是最封闭的。表面上玩世不恭,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是不敢付出情感的。”
当然,不是说李敖是庸俗的,因为他73岁的人生已经证明他并不平庸,而是精明到家,但毫无疑问李敖是俗气的,他是一个彻底的世俗中人,一个始终没有摆脱低级趣味的人。他好财、好色,对名利很在意,整天在碌碌红尘中打滚,几乎没有时间从世俗的污泥浊水中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他表演欲极强,时不时地想着要惊世骇俗,事实上只是典型的媚俗而已。2005年他的“神州文化之旅”就曾自称是“猛龙过江之旅”,反复强调要与连战、宋楚瑜乃至克林顿等比赛演讲水平,扬言要让连、宋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演讲”。为此他在临行前闭门攻读,作精心的准备,书单中包括领导人的讲话在内。他自比法国18世纪的启蒙巨人伏尔泰,说伏尔泰80岁才回到故乡巴黎,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他宣称要“给中国一个指向”。
从以上种种言行我们不难看出,李敖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是为他个人的利益考虑的。我不赞同他是个学者、文人这样的说法,也不认为他是个娱乐人物,他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他是个聪明的人,他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份子,他走出了阁楼,善于用媒体来争取最大的受众,赚取商业利益。但他的水平不一定比大陆的一些学者的水平高。从学术思想意义上来说,李敖缺乏学术性著述,他的书反叛的意思很浓,反两蒋,反李登辉,反台独,谁当权他就反谁。不过应当承认,他有很高的生存技巧,能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他其实很能把握说话的尺度。对于李敖,其实不妨冷眼旁观,采取一种轻松无所谓的态度,看他去骂、去娱乐。
我更觉得,他是一个走错了路的文化人。凭他的天赋,本来有可能成为一代学术大师,但他走错了。先后两次入狱,后又沉溺于媒体,这限制了他的才学和研究。因此可以说,李敖的自恋也无非是要隐藏他内心的空虚、苍白和自卑,实际上他是一个没有几分自信的人,所以只能通过无比夸张、张狂的语气,似乎蔑视一切,不屑一切。即使他读书万卷、满腹经纶、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也不能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人,他生活在自己的欲望所营建的狭隘天地里,聪明有余而智慧不足,一方面他以为凭自己的聪明,天下之大,没有人能窥破他内心世界的空洞与无聊。另一方面他将自己所做的一切,无论读书、写作还是演讲、做主持人,都当作一种世俗社会的比赛、竞争、较量,沉浸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之中,究其目的是为自己捞取世俗的实际好处。
顾盼自雄的他所关心的就是“敖迷”们欢迎的鲜花和翘首期待的目光。然而,我们却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可能是李敖先生所不愿看到的。2005年9月,他的“神州文化之旅”在演讲之前,就有不少学子通过网络竞相向他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从所提问题来看,学子们的关注点不一,但总体看来,普遍对于李敖的学术研究并没有太多兴趣,相反对李敖的个人生活倒是挺关注,大多数问题简直是把李敖当作娱乐明星。比如说:“李敖这样的骂人高手如果骂李敖自己,将会怎样骂?”;“李敖是如何骗得众多女孩子的芳心的?能否教教我们?”;“李敖又是如何游走于情人和妻子之间?”;“如果李敖先生百年之后见到蒋氏父子,将对他们说些什么?他们如果合起来扁李敖,又将如何应对?”等等。
说穿了,李敖虽然以嬉笑怒骂的文字和两片刀子一样的嘴唇安身立命,但他对世俗社会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他身上之所以看不到一丝的谦卑,他之所以始终超越不了吃喝拉撒睡的形而下追求,不能成为一个傲然独立的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的算盘打得太精了,使他失去了任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攀升的可能性。
曾经的苦难最终没有成就李敖,没有精神的天空,一个浑身上下裹着名缰利绳的人无论今天如何耀眼、如何显赫,都只能剩下一个“俗”字。也难怪从立法院退出来后的李敖,失去了公众关注的机会,只好靠所谓的“情色”新作来支撑脸面,挽回场子了!
针对外界置疑自己“每次都要求女主持人坐大腿”,李敖一派轻松地回应说:“男人的膝盖不能跪,但可以给美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