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人五千年最误解的一句话

(2008-04-25 14:31:19)
标签:

国人

误传

孔子

争鸣

女子与小人难养

文化

分类: 品茶·赏文(转载收藏)

(感谢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博论坛置顶推荐) 

 

今天在“文化漫谈”里欣赏博友们的文章时,看到博友“筑思”的文章《我对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认识过程》,他旁征博引,用大量的资料揭示孔子此论的根据,读来令人收获很多。

 

但是,对于他对这句话的解释,我不敢苟同,觉得有牵强之嫌,也不符合孔子教育大家的思想。

 

想起曾经看到博友“红黑色的魔心”的文章《“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应如何理解》,深感以讹传讹之危害。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们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我觉得博友“红黑色的魔心”的文章算是能还实情真相与大众的,博友们看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这也是我们文化的漫谈氛围啊,期待您的关注!

 

现全文转载于此(文前标题为本人命名),请欣赏佳作:

  

  《论语·阳货》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有人说,是孔子歧视妇女,把女性与厮仆一般看待。对这句话,旧有种种不同理解。但如果这表现孔子歧视妇女,那么岂非连他母亲和夫人也是难养的?

 

  为了避开这一难题,有人则特地把“女子”改读为“汝子”,说这是对有些学生说的,但是那又岂非更把这些学生跟厮仆一般看待了?

 

  依我看应该这样理解:

 

  “子”古义为孩子,此句“女子”即指女孩子。

 

  《诗·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

  《礼记·杂记上》“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郑玄注:“女子,谓未嫁者也。”

 

  这些语例的“女子”也都正指女孩子。女孩应是“女子”的古本义,“女子”泛指妇女倒是后来的发展。

 

  古代“养”字除“养育、奉养”外,还有“调教、教育”义: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礼记·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郑玄注:“养者,教也。”

 

  所以这仍然是从教育的角度说的,只是说孔子觉得女孩子、厮仆辈调教起来比一般人家的男生另有难度,如此而已。

 

  这却表明孔子真是“有教无类”,不但教平民,连女孩子、厮仆也教过了。

 

——————————————————————

 

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续解——小人解

 

  我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应如何理解》一文贴上来以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很多网友对把“小人”解释为厮仆不理解,那我再多说几句。

  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女子、养”所作新解,只是为了探究那句话在周代的本来意义。我们不是从孔子有没有歧视妇女的思想来说的,那在古代本来也很平常。

 

  但对古人的话,其本意当然要从他所处时代的词语本来用法来理解,而不宜用后出变化意义去理解。比如有人说这句话里的“小人”指小孩,那就违背语言历史,把小孩说作小人,那是现在的吴方言,官话首见于《儿女英雄传》,那都是清代的,是很晚的事了。这就不可以用来解释古书。

 

  在古代受教育的原来只有贵族子弟,也就是公子哥们(所以后来“子”从“公子”省变为尊称),女孩和小人原是没有受教的权利的。孔子开始将教育扩及平民,但对女孩和仆隶小人能否受教尚待摸索,这句话也可能是他对此作试探的一点感受。

 

  “小人”,朱熹《论语集注》说:“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此注对“小人”的解释是对的。(不过后一句则表明他把全句理解为蓄养臣妾之道,则是不对的。怎么说“女子”就是妾婢呢?)

 

  在周代社会里,“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阶级。《周易》繇辞里“小人”大多与“君子”对言,或者与“大人、大君、公”等对举。常说卜得某卦,君子吉,小人否;或小人吉了,大人否或“勿用”。谁来卜卦,占语竟然会大大相异。这些个“大人、小人”当然指的是社会地位的不同。

 

  也就在《论语·阳货》同一篇里,就有:“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那是说让小人受教的目的在更好使唤。

 

  《汉书·董仲舒传》:“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

 

  这都表明“君子、小人”社会地位的高下,至于把“君子、小人”从社会品级高下扩之人品高下,则是词义引申的变化。原起于贵族眼里的偏见:君子该有那高尚道德水平,而小人只该有卑下的品质而已。

 

  请看《左传》的记录:

 

  《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左传·襄公十三年》:“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

 

  这小人是说的束缚于土地上的农奴式的农夫。

 

  另一类是家中的仆隶。试看寺人(太监)伊戾的话: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小人之事君子也,恶之不敢远,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这则是小人对主人所持态度的“远、近”观了。

 

  所以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似可以这样译解:

 

  女孩子和厮仆辈调教起来特有难处,对他们太亲近了,会不听从调教,疏远了则心生怨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