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健康之路 行养生之道---吉良晨

(2007-09-30 16:30:2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健康/保健

亚健康

知识/探索

娱乐

新闻

社会/纪实

健康

八卦传闻

科学

文化

美食

休闲

 

走健康之路 行养生之道

吉良晨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因为人人都应该将自己的有限生命为人类做出无限的贡献,所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怎样才能使人的生命驻世延年呢?人的生成、运动、变化、死亡(生、老、衰、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死),永远不老是不可能的,但提高生命系数,缩短衰老时间是不可行的。要提高生命系数,健康是第一的,一个健康的人是最幸福,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但是指人的躯体,而是人的有机整体,内含道德、精神、行为、修养等的统一整体,是身心的健康,是自然的健康。

     傅景华先生发表的《人类自然健康寄望中医药》的文章写的很好,很值得一读,他在文章中说:“什么是健康?健康往往被人理解为没有发现疾病,后又加上心理平衡与社会适应能力,认为这已是人类对健康的完整概念。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健康有高屋建X的理解。‘健’就是自立、自强、自主、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就包含了生命运动的全面自主实现与全面自由发展。‘康’就是宽广、协调、和谐、有序。‘康庄大道’就是畅通无阻,中直广大。其中就包含了生命运动内在的中、和、通及与环境的中、和、通。生命之道和自然之道、社会之道是相通的。所以健康就是生命自在神气形的中和通,及其与自然、社会的中和通。促进生命活动的和谐、协调、有序,是实现自然健康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实现自身的健康呢?每一种疾病都是自身生命活动失和的表现,不少疾病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调理而痊愈,因而每一个人都有化解一切疾病,保持终生健康的本能。中华医道的实践目标就是调动人的本能,促进生命过程的全面自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与全面自行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的基本原则,因而也应该是人类健康的基本原则。所以。中华医道是新世纪人类自然健康工程的根本。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作‘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亚健康’就是生命活动已开始失调,也就是说人的神与气已开始失和,‘亚健康’实际上是不健康。”不能把人当作机器,人不是机器,人是高级思维的生命活动的巨系统,是有机整体。“早在上世纪50年代,西方科学界就提出‘要把人当人看’,也就是说不要把人当作机器。人不仅仅是人体,而是神气形和通的生命过程。而且人不是孤立系统,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生存,并与其同步发展。人的健康需要神气形的中和通,也需要与自然社会的中和通。神气形的中和通是人与自然社会中和通的前提。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生命物质、能量、信息的中和通。中医摄生与治道的优势在于调理神气的失和,包括生命能量信息的失和,对所谓‘亚健康’具有独特的效果。认为什么会衰老?是细胞分裂减少还是消耗增加?是营养缺乏还是营养过剩?。。。。。。为了避免衰老,西方人主张有为,在竞争中增加营养补充,提高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分裂;中国人崇尚无为,在清净中减少营养过剩,降低能量消耗,延缓细胞分裂,适量摄入,而不盲目补充;保存能量,而不扩大消耗;协调关系,而不恶化关系;促进和谐,而不激化斗争。这是中国人的长寿观。细胞分裂达到极限,生命就会自行终结。减慢衰老与增加寿命不在提高能量消耗,加速细胞分裂,而在降低能量消耗、延缓细胞分裂。中医摄生与诊治之道不是通过干扰取代、切除病灶,甚至杀死微生物、杀掉肿瘤细胞等手段达到消灭疾病的目的,而是以调理生命运动方式的失和为主,在清净安宁愉悦颖悟的作用过程中,实现生命活动协调、和谐、有序的目标。所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破坏,降低能量消耗,避免毒副作用,消除基因突变,延缓细胞分裂。从而在调理病态过程的同时,延缓衰老的进程,形成健康的态姿,保持身心的年轻,实现长寿的目标。”前面谈到提高生命系数,缩短衰老时间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就是这个道理。“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无科技不能强国,无文化足以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心理的支撑,这个民族就会走向衰亡。中华医道的推广应用不仅会成为健康产业,而且会成为文化产业。因此,最具有超前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创新,就是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的复兴。遵循医道的自然原理和生命原理,扭转现有的认识思路和实践方法,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和傅景华先生的看法是一致的,同意他的观点。中医药学正是建立在人以与自然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这个基点上来认识人类的健康地。治未病思想,调整人的机体平衡的神气形、中和通,也正是探讨中医药学的内涵奥义。神气形、中和通,就是精气神,我们的“养生之道”就是精气神,养生学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是先天祖气之精微与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气”是先天之祖气与水谷之精气以及所吸入的大气(天空之清气)所合并而成的动力。“精”和“气”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是人体一切精神、思维活动的总体体现。他们三者之关系非常密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的盛衰存亡,是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生死,所以“精气神”是人身不可缺少的三大宝,应当很好的爱护它,珍惜它,养生家所要求的和气功所练的,归根到底就是这个根本。“精气神”三者,是关系到生命的根本,存则俱存,亡则俱亡,这是极为重要的。(深入的探讨可参阅余著的《中国气功探秘》,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怎样通过养生之道,达到真正的身心自然健康呢?我的认识是从三养考虑,一是食养,二是药养,三是气养。食养不单是指营养,要“食饮有节”,要少吃一口,中国汉字的“命”字就是让人节省这一口,因为好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食勿过饱”都是实践的名言。有人说“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必遭殃”是很有见地的。第二是药养,中医药学所谈的药,包括药材、饮片、成药三个内容,其中大多与食有关,“食药同源”。从粮食到果实,从蔬菜到种子,从树叶到根茎,从皮肉到筋骨,好多既是药又是食,如薏苡仁百合、梨、藕、桂圆、(龙眼)羊肉、葱姜、大枣、山药、酒、醋、鸡蛋、海参、鲍鱼、等等,……多的很《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五味药就有四位药是厨房用的。但总以平为贵,以中和为本,平则不病,不平则病。用食是调摄,用药亦是调养,要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不能贪腹,不能滥补,要补得其所,过饱伤身心妄补亦伤身。所以,吃的、喝的要适度,要有节制。第三是气养,所谓气养一是指练功行气,“行养生之道”。充养自己,“正气存内”,要养真气;二是避免七情干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所伤。食、药、气三养是符合中、和、通、神、气、形的思想的,不能太过、不及,使得生命活动有序,这就是生命运动中和、调摄的好方法。

    我们的前人,为了保持人之生命达到驻世延年的目的,运用大自然阴阳升降规律探索人的生命延年与衰老,总结了极为丰富而又很完整的养生经验,积精养气,聚精全神,转化真气,制定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具体养生练功方法。(动静结合)“精气神“练(炼)而合一,真气充盛生命自会延长,推迟衰老,健康长寿。人的生命保证是“精气神”,(形体合一)人的衰老是因耗“精气神”,所以人要长寿,必须修百合、梨、藕、桂圆、(龙眼)羊肉、葱姜、大枣、山药、酒、醋、鸡蛋、海参、鲍鱼、等等,……多的很《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五味药就有四位药是厨房用的。但总以平为贵,以中和为本,平则不病,不平则病。用食是调摄,用药亦是调养,要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不能贪腹,不能滥补,要补得其所,过饱伤身心妄补亦伤身。所以,吃的、喝的要适度,要有节制。第三是气养,所谓气养一是指练功行气,“行养生之道”。充养自己,“正气存内”,要养真气;二是避免七情干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所伤。食、药、气三养是符合中、和、通、神、气、形的思想的,不能太过、不及,使得生命活动有序,这就是生命运动中和、调摄的好方法。

    我们的前人,为了保持人之生命达到驻世延年的目的,运用大自然阴阳升降规律探索人的生命延年与衰老,总结了极为丰富而又很完整的养生经验,积精养气,聚精全神,转化真气,制定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具体养生练功方法。(动静结合)“精气神“练(炼)而合一,真气充盛生命自会延长,推迟衰老,健康长寿。人的生命保证是“精气神”,(形体合一)人的衰老是因耗“精气神”,所以人要长寿,必须修练“精气神”。修炼“精气神”的方法很多,仅就练气而言,我的亲身体会主要是练“八段锦”、“形意拳”“太极拳”,这是动静结合的最佳运动方式。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现代的人,工作很忙,生活节律快,过多投入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过多地投入,“透支太多”,实际就是透支生命。《黄帝内经》由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高度地指出了珍惜人之生命的重要性。

    有人问我,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回答说: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可以从

练“精气神”。修炼“精气神”的方法很多,仅就练气而言,我的亲身体会主要是练“八段锦”、“形意拳”“太极拳”,这是动静结合的最佳运动方式。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现代的人,工作很忙,生活节律快,过多投入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过多地投入,“透支太多”,实际就是透支生命。《黄帝内经》由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高度地指出了珍惜人之生命的重要性。

    有人问我,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回答说: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可以从自我感觉定标,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头脑清楚,耳目聪明,思路不乱,有条不紊,能够回忆往事;二是能吃能喝,吃什么都香,对于饮食不过挑剔,不要吃的过饱,总要留有余地,七八成饱最好;三是睡的好,睡眠求安和,求质不求量,早晨起床有精神;四是二便通畅,大便不干不溏,小溲觉有力量;五是腿脚利落,行动自如,反应敏捷。我认为有此五点,足以说明身体是健康的,如能从养生的方法纠偏中和,充养真气,汲取更多的营养,何愁不延年!

    人的生命有限,事业无穷,愿我们将有限之年,贡献给伟大的无限事业,祝愿各位青春常在,“走健康之路,行养生之道”,愉快幸福地度过人的一生,健康长寿!

最后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有效功法。

一、鼓漱吞津

二、敲打三关(白会、风池、太阳)

三、点安劳宫

四、揉摩神阙

五、热浸涌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