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对母乳喂养的支持超乎想象

(2015-12-02 13:54:49)
标签:

育儿

 

http://s1/mw690/001qEcXigy6XGHtrzfW00&690

http://s14/mw690/001qEcXigy6XGHtCuxDdd&690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13/mw690/001qEcXigy6XskvPoRKbc&690

近年来,提倡母乳喂养的风气在美国越来越盛,要推行母乳哺育,除了妈妈要有心外,更需要一个配套的福利政策、法律保护、雇主乃至家人的一致支持来营造一个便于女性持续哺乳的友善环境。

 

友善的母乳哺育环境

 我觉得中美哺乳环境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在于人的观念,大多数人对于哺育的概念和态度都很正面,一些大城市,常能看到当街哺乳的妈妈,哺乳在她们看来是那么的轻松自在,既不尴尬,也没什么见不得人,出台的法规会保护母乳妈妈的权益,即使需要在公共场所露出乳房都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抱着善意的态度,虽然也引起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议,但这是联邦法赋予她们的权益,所有的母亲都应该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她们想要的方式来哺育下一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7/mw690/001qEcXigy6XslXSBRY86&690

我所居住的城市母乳哺育的环境很是友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公共场所哺乳时,一般人既不会盯着看,也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而是以鼓励的目光为你打气,把它当成一件象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来看待。周末逛农夫市场,迎面而来的妈妈,胸前抱着个小婴儿,擦身而过时,才发现她是边走边喂奶,真的是好厉害。平日里也常看到有些妈妈在露天里哺乳,她们中有些会轻盖着一块布,有些连布也懒得盖了,在她们看来哺乳是天经地义之事,不需要遮遮掩掩的。亚洲妈妈在这方面更含蓄一些,带老二出门在外哺乳时我一般会用哺乳遮巾,有了它走到哪都是我的哺乳室。因此喂老二时好像没有像喂老大时,常常困在家里,即使是亲喂,也可以轻松的四处走,该喂奶了随遇而安就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9/mw690/001qEcXigy6Xslu5XE438&690

福利和政策

支持母乳喂养,不仅要改变公众的态度,还要提供相关的福利政策,让妈妈们在哺乳的道路上更有动力。

 

美帝的妈妈在这方面很幸运,已通过的新医疗法案,为提倡与推广母乳,将母乳哺育列入医改项目。哺乳妇女应该享受的福利包括:保险必须提供免费的吸奶器,申请方式也很简单,当时是在预产期的一个月内联系保险公司,他们都有医疗网内几个指定供货商,拿到供货商的联系方式,在各自的网站上综合比较确定我需要的牌子和型号,按照供货商要求提供保险信息和个人信息,并附上医生开的处方签,供货商对信息全部核查且保险批准以后就会寄给我。

 

中间出了一点小插曲,我选的是双边电动挤奶器,比较热门,说好生产前的2个星期就会快递到我家,因为一时缺货,需再多等几日,就在我举棋不定是否要换个牌子,却因为突发性的妊娠高血压被送去了医院,老二提前出生了,把我弄了个措手不及。只好从医院租了一个回来,本以为这样的情况只能自己掏腰包,没想到租的费用保险也是承担的。

 

更好的是,每生一个宝宝都可以重新申请泵奶器。等有了二宝,还可以重新申请。以前母乳咨询师外出到产妇家教怎么喂奶,一个小时至少也要个一百美金。在这个法案下咨询专业哺乳顾问的费用保险也是包括的。另外从省税的角度讲,所有喂母奶的相关支出,如挤奶器,溢乳垫,哺乳內衣等,每年有一千美金的免税额,在达到符合抵扣的一定条件后是可以用来抵税的。

 

单位小环境的支持

这里的妈妈上班期间跑去喂孩子的情况比较少见,孩子白天在托儿所里也是喝事先挤好的奶,做个背奶妈妈不容易,既要兼顾事业又要成功哺乳,光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单位的认同也是支持她们能够哺乳下去的关键。

 

美国虽然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哺乳假,与国内规定的每天2小时的哺乳时间不同的是,单位一般都会给来上班但仍然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留出挤奶的时间,是受联邦和州的法规保护的,依据法律,多过50人的雇主必须提供合理的休息时间供有挤奶需要的员工,否则员工可以向劳工部投诉。即便是少于50人以下的雇主,母乳妈妈仍有休息和挤奶的权利,除非小公司有特殊情况而申请了豁免权。虽说合理的时间因人而异,原则上每次挤奶的时间约15分钟。法规规定了雇主除集乳时间外,还需提供私密的空间供哺乳员工使用,但这个空间不能是厕所。类似法规通常保障母乳妈妈哺乳宝宝到一岁,我所在的州,则是保障到宝宝二岁。

 

http://s13/mw690/001qEcXigy6XsmjvVX62c&690

http://s5/mw690/001qEcXigy6Xsn3uAaE04&690

 
休完产假回到班上,向我的主管提出泵奶的请求,她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说是问过HR的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又问她,每天在班上会准许几次泵奶?她说只要有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当时我所在楼层的挤奶妈妈休息室mom’s room还没完全建好,让我先临时过渡几天,让我用空的办公室或批准我在家办公几天,我选择了后者,5天之后休息室弄好,很有诚意的小小空间清爽而又明亮,一拉开门,里面的感应器会把灯打开,有一张坐起来满舒服的椅子、备有电冰箱,干净的洗手台和不算小的垃圾桶,使用完后离开灯会自动熄灭,等候下一位妈妈的光临。休息室给我的背奶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泵奶的时间一般是一天三次,基本上是利用午休时间l还有一天共三次,一次15分钟的员工休息时间,做到工作和泵奶二不误。万一遇到手边的工作太多而抽不出时间,也会让同事搭把手,这样可以腾出时间安心泵奶。

 图片来源于网络http://s10/mw690/001qEcXigy6XslpZQHnd9&690

推动母婴同室

美国医院倡导母婴同室,宝宝一离开母体就一直跟在妈妈身边,反倒医院里的育婴室更象是个摆设。这里的观念是新生儿非常需要母亲,生产后的几小时是建立母乳喂养的黄金时期,只有宝宝一直挂在妈妈身上,妈妈的母奶产量才会提升,国内的观念认为产妇要多休息,婴儿不是在婴儿室,就是只有吃奶的时候才抱来身边,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一开始泌乳量不多,以为自己没奶就放弃,其实不是不够,而是没有母婴同室,大脑没收到持续分泌乳汁的刺激。

 

无论是生老大还是生老二,我选择的都是母婴同室,医院实行的是母婴不分离的政策,当时刚从恢复室出来,麻药劲还没过,护士给宝宝在育婴室里洗完澡,打完针后,就把她推回到了房间,送到我的胸口前照顾,对宝宝该有的医疗程序都是在我的病房内完成,包括小儿科医生检验,抽血,新生儿听力检查等等,不然是不会把妈妈和宝宝分开的,其余的时间宝宝由我跟丈夫一同照顾。好处就是,四天在医院里住下来,我已经对宝宝的吃奶频率和睡眠状况有了了解,回家后可以更好的配合她的作息。

 

这里的母乳哺育观念是每个妈妈都能从亲喂开始,病房外有一面墙每天都有记录亲喂宝宝的百分比。产后医院比较注重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也就是给宝宝脫光光,皮肤挨着皮肤让娃吃奶,说这样可以享受跟母亲的肌肤之亲,这样的哺乳方法先是吓了我一跳,后来才发现,当娃滑溜溜的贴在你身上的时候,是有奶涨的感觉,娃接触你的皮肤,你的荷尔蒙就会被刺激多分泌,然后奶就自然上去了,这时候的娃,即使是没有外人帮助也会自己寻乳。有些最初只想喂配方奶的妈妈,在执行肌肤之亲的过程中,宝宝不小心找到她的奶头然后开始吸起来,妈妈就此被感动了,有了想哺乳的念头并最终让自己的母乳喂养走上了正轨。出院后对母乳喂养的支持也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有母乳社工提供的家访,义工妈妈会提供相关的咨询,还可以参加一些母乳妈妈定期的聚会,再者母乳协会有24小时的热线来解答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16/mw690/001qEcXigy6XslwXobt2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