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学加拿大 |
(接上篇)
吃过饭便进入晚会的核心部分。首先,在Mimi的代领下,大家一起唱了两首歌《Come, Thou long expected Jesus(来吧,你期待已久的耶稣)》和《Hark ! The herald angels sing(听,天使在歌唱)》。Mimi的声音既宽广又嘹亮,我身后一位男士的声音则犹如大贝斯一样深沉,交相辉映十分动听。
接下来,一位先生给大家讲“我们为什么要庆祝圣诞”,犹如布道一般滔滔不绝。
之后大家又唱了两首歌《Silent night(平安夜)》和《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天使歌唱在高天)》,我只会唱平安夜一首,其余的就只能拿着歌词跟着身边的Mimi哼唱。
一支烛台被传递到茶几上放好,下面就是最有趣的点蜡烛环节了。一个华裔姑娘(志愿者之一,感觉是在这里长大的)用地道流利的英语说,每一只蜡烛都有特定的含义,下面她将用英语介绍每根蜡烛的含义,同时会邀请其他人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介绍。
第一根,象征希望。这次上来的是一位肤色偏黑的女学生,不知道她用何种语言朗读了那段内容,我觉得像法语,但后来豆豆说不是。读完,她点燃了第一根蜡烛。
第二根,象征和平。这次是一位日本男生。他用语速极快的日语做完介绍,下面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估计这里除了他没几个日本吧,没人听得懂具体含义,所有人都被他极其流利和快速的语言形式震撼了!
第三根,象征爱,一位梳着满头小辫子的黝黑的女学生用她的母语朗读完说明之后,点燃了这根蜡烛。
第四根,象征欢乐,这次上来的是一位中国女生,她的普通话发音柔和而且标准但似乎并不特别流利,后来我和豆豆都觉得她有可能来自中国台湾;
第五根,也就是最后一根是为了铭记耶稣基督的诞生,代表正式今天的主持人,他的英文非常流利,切换成普通话也非常地道,用豆豆的话说,一听就是大陆来的。他俯身点亮最后一根蜡烛时,成了整个房间的焦点。谁知他竟然让火柴棒朝上,烫疼了自己的手却死活点不着最后一根蜡烛,他着急地哈出一口气,不料蜡烛又被他吹灭了两根,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好不容易把所有蜡烛重新点燃,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Mimi说今天的新人不少,她需要再做一次自我介绍,“I’m Mimi, I’m from Beijing!(我叫Mimi,我来自北京。)”众人皆笑,Mimi补充说:“去年我在北京待过六周!”接着向大家宣传他们主办的另一个活动Chrismas Camping, 5天时间245元,但如果有人想去而付不起钱的话可以和她联系,她会考虑提供“奖学金”帮助他得以成行……
Mimi动听的歌声又想起来了,《We light a thousand candles(我们点亮了一千支蜡烛)》,《Joy to the world(普世欢腾)》,《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祝你圣诞快乐)》……
歌声中,甜点上来了,豆豆和遥遥高兴地进了餐厅。瞧,这是那位92岁的老人在帮孩子们分蛋糕呢!


豆豆和遥遥都有些奇怪,这些人做这些事情并不赚钱,他们为什么要做?免费的晚餐,免费的英语课,钱不够也能去的旅行,甚至还有校园里一栋栋校友捐资建设的大楼!
不知不觉八点多了,我们还要步行回住处。打开大门,发现外面开始下雪了。雪花如冰晶,叮叮当当地敲打在帽子上,一阵风吹来,路灯下的雪像烟一样弥漫。
雪越下越大,地面很快就全白了。我们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豆豆踩着飞雪又跑又跳,40分钟的路程好像变短了,很快就又回到温暖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