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第六次读书活动

(2012-02-14 20:59:54)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灵成长互助读书会

2012-2-14 晴

 

今天是情人节,先祝各位节日快乐!

豆爸给豆妈送了一束花——电子版的菜花,上面写着:“14日当花,15日做菜!”

哈哈,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会儿,豆爸这在厨房里收拾两条硕大无比的鱼。他自己是不吃鱼的,打算收拾好了以后剁成块冻在冰箱里,让豆妈和豆豆慢慢享用。

本周末豆妈学校学生注册报到,有的会员很忙,所以强烈要求在正式开学前的这两天再开一次读书会。人天性是好学的,现在看来真是一点不假。瞧瞧我们的会员们,不管多忙,想方设法地都要给读书腾出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25到28章的内容。在寻找真我的旅途中,我们已经用联结的方法破除身体这层阻碍,接着用臣服的办法穿越情绪,那么对于第三层的思想该怎么办呢?这就是这几章的主题。

第25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老师让大家说说从小父母告诉自己应该怎么样。

有人说要聪明能干,有人说要独立勇敢,有人说要听话懂事…..

然而人都有多个侧面,有勇敢的一面就有胆怯的一面,有聪明的一面自然会有愚笨的一面,负面的特质并不会因为不被允许而消失,而是会被压入潜意识。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这些被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它们会不时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

这一段话,让人联想到佩蓉老师在博文中多次表达过的一个观点:任何孩子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关注点一定要放在他的长板上,创造机会让他的长板更长,于此同时他的问题自然就不那么明显甚至消失了。

豆妈认为,本书的这段话正好为佩蓉的这个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假如我们采用相反的做法,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孩子的短板上,那么孩子形成心理阴影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顺便说一句,人们常说的木桶原理,对企业、团体来说可能挺对的,但其实并不适用于个人。一个人只要有一方面明显优势,其他方面只要不过分短,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记得那个米饭的实验吗?你的关注(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一种能量,所以如果过分关注孩子的负面特质,其实也是给这些特质注入能量。只有放下它,不去关注,才是让它离开的最好方式。飞尘、飘逸对这个解释都非常认可,感觉在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又多了一些觉知。

 

飘逸给大家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对夫妇非常恩爱地生活了二十年,一次上街碰巧遭遇街头枪击。在关键时刻,丈夫本能地趴下以保护自己,而没有在第一时间去保护妻子。当然,妻子也没有受伤。回家后不久他们就离婚了,原因是妻子认为丈夫在最危难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这说明对方并不是真的爱她。飘逸询问大家,如果你是那个妻子会有什么感受?

有人觉得自己的感受和那个妻子类似,也有人觉得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来我们读了书中这样一段: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灵的痛苦,痛苦来源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理解。女星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上: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比方说,我婆婆看到我的时候脸色不好(A),如果我认为她讨厌我(B),我会觉得很难过(C),但是如果我认为她当时心情不好(B1),我会很中立地注意和她的互动(C1)。如果我认为她是身体不舒服(B2),我对她会格外好一些(C2)。所以不同的B造成不同的C,也影响我和婆婆之间的关系。”

 

这个简单的ABC图让大家颇有感触。想想看,有多少烦恼都来自我们的想法B,又由此导致了更多的麻烦(C)?这个图很有说服力,让人不得不相信检视自己思想的重要性。

 

再回到那对夫妻的例子上,问题就很清楚了。豆妈觉得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家,根本不会掀起任何波澜。

首先,我认为努力保全自己的生命是每个人的本能,也是本分。如果你心甘情愿地选择舍己救人,那很崇高,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不必指责。

其次,妻子身体健全,她也完全可以像丈夫一样趴下保护自己。

第三,妻子也没有在这时首先去保护丈夫,丈夫怎么不为这事纠结?

很明显,在妻子的思想(B)中有一条是:丈夫必须呵护我,否则就是不爱我。这样导致离婚(C)这样的结果就不奇怪了。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这话听起来十分激进,但静下心来想,确实很有道理。记得曾有个网友留言说“谁不开心谁改变”,今天算是找到这句话的理论基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