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担心要祝福——第四次读书活动

(2012-02-05 20:14:00)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灵成长互助读书会

2012 2 5 晴

 

今天的读书会一开始,玻璃就给我们转发了她老公的短信:

请转告参加交流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小组成员:我家“领导”自从参加“家庭专业”研讨培训班后,变化老大,效果非常明显,在家中有不少言行让我们感动。感谢秘书长组织这一活动,感谢各位交流经验,希望能坚持下去!为支持你们的活动,我决定包揽活动期间的全部家务。

 读罢,我们都禁不住热烈地鼓起掌来!不要担心要祝福——第四次读书活动

 

玻璃很有感触的讲了一个故事。前面我们讨论过正面能量和良性互动的问题,她就想,我不妨对LG好一点看看效果究竟如何。那天LG刚从外面回来,她就马上送了一双拖鞋过去,LG看到送拖鞋上门的行动确实有些诧异,估计心里也有些感动,但他什么都没说。然而此后,他竟然默默地干了几个小时的家务,让每天都很辛苦的玻璃有了喘息之机。

玻璃对我们说:“我给他拿双拖鞋不过是5秒钟的事情,他心情的转变,避免了他挑我的茬然后导致50分钟的吵架以及5个小时的生闷气!”

玻璃以前总说她LG多么固执难以交流,而今天她才稍稍做出一点改变,他老公就能有如此表现,说明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常好的一面,就看你激发出来的是哪一种。有人说,女人是一架钢琴,不同的男人就会弹出不同的旋律。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花3个小时共读了6章。第14章到16章讲的是如何与自己的身体进行联结,这是我们突破重围找到自我的重要步骤。书中提出瑜伽和健走等运动方式,大家颇有共鸣。我们中好几个人都练过瑜伽,对书中推介的腹式呼吸颇有体会。健走也是豆妈准备尝试的一项运动。书中若菱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为什么她喜欢的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运动不适合与身体做联结呢?老人说:“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是小我对小我的运动,不是能让你跟自己好好在一起的运动。”

关于运动和饮食,大家的意见都比较统一,没有很多激烈的讨论,所以这三章读的很快。

 

第17章是“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作为妈妈,我们都倾向于担心孩子这样,担心孩子那样。我们的担心其实是一种负面能量,担心多了,反倒增加了孩子出问题的几率。然而,难道我们不应该提醒孩子要注意什么吗?老人说当然应该,但不要执着。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需要自由探索的空间。若菱问如果孩子真的出事,妈妈难道不会为此自责内疚吗?

老人说如果母亲过度担心,在孩子出门时一直唠叨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她之所以这么做,是由于她无法承担一丝丝可能会失去儿子的危险,于是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而这种恐惧是一种负面能量,所以“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在这里老人首次提出,世界上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情。带着爱提醒孩子,这对妈妈而言就是我的事,孩子具体怎么做实际上属于“他人的事”,然而这是许多人搞不清楚的事情。小巫有一本书叫做《和孩子划清界限》,划清界限、建立自我疆界等是对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阐述方式。

 

第18章和19章讲的是每个人都有其痛苦之身,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胜肽。模式一旦形成,身体就会对这种境遇有特殊的需求,好像上瘾一般。书中提到若菱的一个同学露露,从小父母离异,她习惯了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并且确实从中得到的好处(比如老师总是对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多一些宽恕),而在她成年后的婚姻变故中,若菱又看到她要扮演“受害者”的需求。可以说,丈夫抛弃她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她的胜肽(心理模式)决定的。因为正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我们的现实。

 

本次作业:观察和分析自己或者身边人的胜肽类型。

一旦觉知了自己的痛苦之身,距离破解它、摆脱它也就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