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趣的培养与坚持(二)

(2009-10-20 13:32:23)
标签:

古筝

音乐智能

内省智能

兴趣

坚持

分类: 豆妈视点

2009 10 20 晴

 

豆豆八月中旬开始学古筝,9月18日我们把琴买回了家,每次练琴后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如今琴到家一个多月了,大概画了15个圈。即便这一个月中包含国庆,有5、6天豆豆都不在家,也不难看出,她练琴的次数比较少。每次练习的时间基本在20~30分钟。

看到孩子不主动练琴,豆妈会用问句提醒:“今天你还练琴吗?”

有时豆豆会坚决地说“不练”,有时则显出很矛盾的样子。有一次豆豆连续好几天都没弹琴,某晚提起此事时时间已晚,她困得快睁不开眼睛了。听到妈妈的问话显出痛苦的模样,心理一番斗争之后还是决定睡觉。临睡时她说:“今天我做了一件坏事。”她指的是没弹琴,而前一天她承诺这一天一定弹的。妈妈问:“是你自己觉得是坏事还是妈妈说是坏事?”豆豆说:“妈妈也说了,我自己觉得也是。”

还有一次,豆豆倒是挺主动地开始练琴了,过了会豆妈听着没了动静,一看人家竟然爬在琴上睡着了,手臂上被压出一条条的印痕。

 

目前豆豆已经上了10次琴课,再有两次第一期就结束了。豆妈和豆豆交流过好几次,申明如果不想学琴的话,我们完全没必要花费这个时间、精力和金钱。每次豆豆都很坚决地说:“当然要报!”但她承认,自己爱上课,可有点不爱练习。妈妈告诉她,如果只上课不练习,基本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学上几年恐怕也只能弹弹两只老虎。豆豆被逗笑了,表示以后还是要多练习的。不过,真正到练习的时候,我能明显看出她还在跟自己做着艰苦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坚持要求豆豆每天练琴的话,她练的次数肯定会比较多的。但目前我仍旧选择采取只提醒不要求的态度。因为我想给她更多时间体会自己——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当碰到困难的时候这种兴趣的力量是否足以将其克服。看着她为是否要练琴做自我斗争的时候,我想这恐怕还是一个锻炼“内省力”的大好机会。

 

人的兴趣的养成后天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先天潜能又会影响兴趣发生发展的方向和难异。以前多次讨论过多元智能的问题。《你的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强项》一书中附了一套智能测试题,豆豆很有热情的测试了一下,发现她的语言、社交、空间、逻辑等项较强(前30%),运动(包括身体协调性和双手的灵巧度)智能很差(后20%),内省、音乐智能则属于中等水平。与读书活动最相关的是语言智能,这在豆豆的先天潜能方面属于强项(尽管左右不分的毛病会在里面捣捣乱),后天刺激我们提供的也不错,所以感到这项活动的坚持并不费力。相比之下,豆豆的音乐智能一般,运动智能很差(即弹琴时对手的控制能力较差),而我们家偏偏在这方面提供的刺激也比较少。所以不难预测,这项活动的坚持遇到的困难会更大。不过,目前豆豆对学琴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如果让她在读书和弹琴之间选择一个的话,被舍弃的绝对是读书而不是古筝。

 

前面曾有不少网友分享过孩子学琴的故事,我发现共同的规律是:当压力大时,孩子会逐渐憎恨音乐,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当放慢步伐、增加鼓励时,孩子的状态则会好转,亲子关系也随之改善。相关的那些评论豆豆自己也读过,时不时笑着说自己可不想经历那种“伤痕累累”的阶段。与此同时,妈妈也向她指出,练的多与少的区别在一两年后可能会明显体现出来,让她考虑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种结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事实上却包含着过程与结果、苦与乐的辩证关系,这样的哲学问题我们大人也未必想得明白。

我常说孩子笨一点不见得是坏事。豆豆学读英语课外书的活动事实上开展了快一年了,由于语言智能是她的优势智能,语言刺激又是我家的优势环境,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大困难,我们对此也就没有多少的感慨;学琴才不过两三个月,母女俩就这个问题已经展开过多次深入探讨,并且涉及上面提到的哲学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豆豆在决定自己是否练琴时会感到很困难——她自己心里一定有两个小人时常打得不可开交呢!

多年以后再回首这段经历的话,豆豆会不会认为学古筝的最大收益是内省智能的提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