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趣的培养与坚持(一)

(2009-10-17 15:19:44)
标签:

兴趣

培养

坚持

教育

典范英语

分类: 豆妈视点

2009 10 17 晴

 

八月中旬从老家回到北京后,有两件事情几乎同时开始了——一是豆豆开始学古筝,二是妈妈买回2到5级典范英语书,豆豆开始以每天一课的速度阅读这套书。

两个月过去了,这两项由兴趣而起,又都需要坚持的行动进展如何呢?

 

豆豆上二年级后,妈妈逐渐发现她在英语认读上有些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眼里的英文单词拼写往往是反向的(在《好像有点英语阅读障碍》一文中有详细记录)。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豆妈和豆豆一起决定,每天回家花10分钟读读英语课外书。首先读的是以前家里就有的双语书,比如米菲系列、小马驹系列、趣味数学系列等等,后来发现了《杰克和吉尔》分级阅读系列,买了两个级别共二十多本。开始时,豆豆一本书经常是读一周,每本都能背下来;慢慢的变成一周两本。等到开始读典范英语时,则强烈要求一天一个故事了。这一方面可能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同样的故事希望重复很多遍,现在追求的则是更新更刺激的故事情节了。

记得刚买来典范英语的几周,豆豆对这套书十分狂热,没事就拿着看,临睡前还要听配套的盘,很快,2a到5b的八本书都看完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她都能够读了,只是连看画带听盘的,故事情节全了解了。接下来,对这套书的热情就开始降温,也就是每天那英语阅读的那十分钟才会碰书。虽然不是很主动,但到了时间只要说一句“Reading time”,她也就顺顺当当开始学习,一般是听两遍录音,再自己读两遍就结束。2a开始时一个故事一般是10到20句话,2b结束时故事的长度就已经达到40句左右了。所以开始每天只需要7,8分钟,现在弄完4遍则需要15分钟左右了。在读的过程中,她时常会被幽默的图画逗得哈哈大笑,这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她是能够享受到一些乐趣的(尽管并不全是乐趣),豆妈也总是找机会表扬她读得好。目前,虽然还有类似将saw 读成was的现象发生,但频率明显降低了,可见这种问题是可以通过多读解决的。

在和网友讨论练琴问题时,博雅书屋和她的女儿提到“伸缩缝”的概念,这可谓深得豆心,她还将该观念引申到读书上,也就是说每周有一天可以不读英文书。尽管如此,豆豆的读书活动应该说坚持的是很好的,这两天就要结束第二级的学习了(共60个故事)。而且她对第三级的故事充满期待——随着阅读级别的增长,故事的复杂曲折程度也在不断升级,对她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因此,对于英语读书活动的坚持,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常有网友询问,如果孩子只听读不复述和抄写行不行,或者孩子不愿意跟读怎么办的问题,我感觉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单从语言的掌握角度来讲,如果能做到倾听、跟读、阅读、复述、表演、抄写、默写等各个环节,孩子进步的速度肯定会比较快,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不是机器,不论学什么,都不能忽略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后天环境对兴趣的塑造作用,主要体现在“刺激——反应的联结上”。如果一种学习的过程总是和负面情绪相联结,显然是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形成的。而没有兴趣,此项活动必将难于坚持。

目前,豆豆每天读的故事长度在40句话左右,阅读两遍还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但我只要一提两天读同一个故事,她就会跳着脚地强烈反对。我知道了解新的故事情节是她目前阅读的主动力,于是我选择闭嘴。当短期利益(更好地掌握每一课)与远期利益(形成英语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发生冲突时,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两全的办法,我一般会就远放近。另外,对豆豆而言,典范英语是课外书而不是教材,似乎也没有将其搞得非常透彻的必要性。我们读中文课外书时,也没有什么复习的概念,完全是靠文字的语境和自然重复掌握其用法的。这个道理,放在英语上一定也适用。

 

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对英语一定兴趣都没有,不知该怎么办。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在后天的生活、学习中培养,但是遗传特征会影响兴趣产生的难易、方向与性质,因此兴趣是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于海琴著。)

对于先天的东西我们无能为力,了解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接纳孩子,对他们有更合理的期待;但后天方面家长可以做为的地方倒有不少,只是在做为之前需要认真考虑一下,我们提供的“刺激”和孩子产生的“反应”对于兴趣的培养到底是正向的还是反向。

 

(预知练琴状况,且听下次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