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吧孩子》让我深有感触

(2008-10-16 08:59:43)
标签:

来吧孩子

池莉

亦池

境界

多才多艺

名校

杂谈

分类: 豆妈推荐

2008 10 16 晴

《来吧孩子》让我深有感触

一口气就读完了池莉的《来吧孩子》,关灯睡觉的时候已经12点半了。

教育方面的书读得不少,但能把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写得如小说般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恐怕只有池莉一人了。

这本书从头到尾倡导的都是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理念,当然这算不上什么新观念,然而其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她用一个孩子19年的成长经历向人们展示着,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孩子既能个性化地健康快乐成长,又同时保住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力。而这两点,在现今的中国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前两天看了有女万事足的一篇博文对此更是感触颇深。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有好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她好似一颗定心丸,让我更加确信自己教育观念的正确性。从豆豆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给她提供着十分宽松的成长环境。比如,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社会上的任何培训班,那种周末如同赶场般的生活从未经历过。其实,我也不反对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兴趣班,但豆豆一直说:“我不想参加,我想玩。”于是就连学校里每周两次的课外班,她也只选择了必须报的周三的一次。虽然我挺希望她周五也报一个省得我要早接她,但她仍旧坚持要早点回家自由玩耍。我们的假日和周末,大都是在游山玩水和自主游戏中度过的。我一方面相信这种松弛有度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但另一方面也隐隐有些担心——这会不会让孩子在升学问题上处于劣势?毕竟我们现在的选拔方式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豆豆学校的前校长因其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受家长们的爱戴,从他们的校训“我是快乐的,我是自信的,我会尽力的!”就可以感受到她的教育风格。现在她的孩子上小学6年级了,记得她临去香港前私下里说的一句话:“到了小学高年级,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无奈。”

事实胜于雄辩。池莉说女儿亦池小学玩了5年半,当然同时也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然而这种优秀是不足以对付考名校的拔高超标题的。孩子想上某名校的意愿非常强烈,于是母女俩人清醒地分析了情况,请来家教帮助孩子攻克难关。在最后的半年里,孩子自主自愿地减少了玩耍时间,经常学习到深夜,最后终于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可以说,他们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第二,我看到家长的境界对孩子的影响之大。通读全书,作者最频繁使用的几个字恐怕就是“我的孩子”。当池莉讲述孩子的故事时,经常用这四个字做主语,这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强烈感受到池莉对孩子的赞赏与自豪之情。其实,亦池也像所有孩子一样不完美,比如文中多次提到她“内向,少言寡语”,池莉自己也认为这是短处,但我丝毫看不到她对此有任何抱怨或忧心,满篇都是百分百的接纳。即便在孩子因此个性而吃亏的时候,她依旧能用“大度,善良,宽厚”等美好的词语发自内心地赞扬孩子。试想普通的家长碰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说,难道“窝囊”二字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吗?其实,对孩子的同一个表现,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体现着家长的心胸与境界。在这样的家长影响下,亦池在品德修养方面更是远远高于同龄人,这是最令她母亲感到自豪的。

自由成长中的亦池是多才多艺的,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将钢琴弹到了九级,绘画也多次获奖,她甚至还善于烹饪,园艺,修理家电,对电脑、网络以及各种信息产品更是无师自通。这时我想到了杨文的儿子以及张炳惠的孩子们,这些优秀的孩子多么相似啊!难道他们生来就比别的孩子更有天赋?不!只因为他们都遇到了相似的母亲——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孩子一步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看着熟睡中豆豆美丽安详的小脸,我的心中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