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豆妈视点 |
2008 6 5 晴
从豆豆开始独立阅读想到的
我上次去成都出差前,老师在电话中说,豆豆对字的掌握还不是太好,这可能和她平时自己很少读书有关系——老师知道在家主要是我读给豆豆听。还不等采取任何行动我就出差了。一天接到豆豆的电话,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和爸爸一起买了一本《一百个小公主的故事》。这本书是16开的大本,300多页而且以文字为主,豆豆骄傲地告诉我,虽然字上面没有拼音她也能读了。我说:“武老师刚说让你读书你就买了一本?”豆豆纠正道:“不,是我自己也想读了!”
此后的这段时间,豆豆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兴趣盎然地读一两个故事再做作业。她央求妈妈坐在她身边,好帮她解决不认识的字。有时妈妈忙着会说:“等我拖完地再陪你读吧!”她会不断地说“Please, please!”甚至愿意干点平时最不爱干的事情(比如收拾东西)作为交换。
也许豆豆要比很多孩子晚一些才学会自己读书,但对此我已经非常满意了。想想看,才上学不到一年就可以读这样大部头的书了(豆豆上学前基本不认字),孩子的进步多快呀!这让我更加确信自己一贯的观点——上学前完全没有必要去学那些上学后都能学会的东西!
在我们的教育中,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上课、做作业和考试(此三项基本都不联系实际),一直到大学都是如此,而比较缺的是全身心投入的实践环节。所以,在学龄前这种最无学习压力的阶段就让孩子以上课听讲的形式进行正规的学习,实际上等于进一步掠夺本来就不多的实践环节。
我平时希望孩子尽量多玩会,周末往往安排比较丰富的活动,就是想对这种教育上的不足做些补充。在《游走于草原沙漠间的六一》一文的评论中,踏莎行(六一妈妈)说:
“你们这些幸福的人,天天游山逛水的,叫人羡慕!
那是我们以前的日子,可这种日子好像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远去了,不因为别的,是因为没时间!”
其实六一才刚满六岁,还没上学就已经感觉到这种忙碌了。我不是说六一妈妈的教育理念有什么不好,事实上她是一位非常智慧的妈妈。我想说的是,应试教育的惨烈程度和地域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六一所处的湖北省,学校对学生的成绩抓得更紧更早(学前班的六一的阅读、计算水平都已经远远超过一年级快读完的豆豆),孩子们的平均成绩也高于其他地区,可是各大学在各省的招生名额是相对固定的,其结果就是,湖北省的高考录取线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样一来,那里的家长学生就更不敢怠慢了……
相比之下,生活在北京就占了不少便宜——高考录取分数线明显低于其他省份。相对而言,孩子们就多了一些喘息的机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我们同时也“享受”了更多的粉尘、噪音、拥堵的交通以及花花世界中诸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其实这种不公平也不是只存在于中国。比如,地球人都知道华人比较会念书会考试,所以美国大学招生时对华裔的SAT成绩要求就要高出其他民族……
无论公平与否,这就是无奈的现实。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走好钢丝,学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