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之四

(2008-03-15 18:54:02)
标签:

教育

分类: 豆妈推荐

2008 3 15 晴 

How 怎样朗读效果最好?

在《阅读手册》中提到三种朗读模式,大家看一下,你觉得哪种效果最好。

1.  双方积极互动的模式: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有相当多的对话、分析、说明、详细叙述,并讨故事内各个角色的情绪等。然而在读故事之前及之后,师生之间几乎没有关于故事的对话。

2.  教导式互动的模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对话有限,而且读故事之前与之后都很少讨论。故事进行时,老师通常会立即回答自己问的问题,只有当要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时,老师才会要求全班回答他所问的问题,而且老师所问的问题通常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

3.  表演倾向的阅读模式:在读故事过程中,师生间很少对话,但读故事之前先有一些讨论,而在故事读完之后,则有大量的讨论。读故事之前,老师通常先介绍那本书和老师自己对书的看法,以及选择该书的原因。而故事之后的大量讨论通常是老师问问题,而学生必须回想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有时讨论的重点是讲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练习起来。由于这种朗读的模式就像在表演一样,因此故事进行的过程中很少被打断。

 

事实上这是一项对25个幼儿园进行的阅读调查。一年后对学生所作的测试结果显示,第三种模式对学生的词汇发展是最有效的,而第二种模式则是最差的。研究人员发现,因为师生之间的对话的多寡和学习成效并不直接相关,所以老师不必强迫自己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停下来与学生讨论。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在故事之后的讨论。

我自己的经验是,孩子其实也很反感故事在中间被打断。记得一次我给豆豆读英文故事《小美人鱼》,其中有些词比较生僻,于是就停下来用汉语解释。不料她十分不耐烦地说:“你怎么那么多废话啊?!快往下讲吧!”有时他们虽然不大理解某些词的含义,但只要这些词不影响对情节的理解,他们就不想被打断。如果家长老师就像监工一样不断问问题,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就会大大折扣了。

把故事的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确实能让孩子受益不少。豆豆的动作协调性不是太好,别的孩子都可以连续跳绳几十次的时候,她却只能颠一下跳一下,所以速度比别人慢很多。后来经过练习,也能连续跳十几个了。但她还是挺郁闷的,问我为什么她的朋友一学就可以跳得很快,而她就非得颠一下才行。我解释说人各有所长,她听了没说什么,我感觉思想工作并没有做通。后来在《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中我们读到关于失败和成功的概念。书中举例子说,当环法自行车大赛的最后一名筋疲力尽地穿过终点线时,很多人都很同情这个运动员,心想他今天回去一定会大哭一场。而事实上,那天晚上这个运动员家里却大开Party庆祝他的梦想成真——他从小就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参加这个比赛,不在任何崎岖的道路前放弃从而最后坚持到终点。而这一天他终于做到了这一点,他和他的亲人都认为他成功了!他们并不在意他和第一名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读完这段之后,我有跟豆豆谈起她跳绳的事情。我说现在她已经能连续跳十几个,虽然别的同学跳得更多,但我依旧认为她进步了,这也是一种成功。这时豆豆显然接受了这种说法,心态平和了许多。

 

给学校的建议

既然为孩子朗读的好处这么多,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应该联合起来,多一些实际行动。首先,我建议所有的家长每天为孩子朗读十分钟。其次,我建议老师每天也最好为孩子朗读10分钟,有无数的实践证明,这对增进孩子对书的热爱、对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老师孩子在学校的时间非常紧张,如何能挤出这段时间呢?我有两个想法。第一,老师可以事先录好一些内容,在孩子们中午上床后播放给他们听。事实上,孩子上床后不可能马上入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耳边环绕,可能还会起到平息情绪,尽早入睡的作用。第二,家长可以组织一个朗读队伍,在孩子吃晚饭时轮流为孩子阅读。虽然家长们都很忙,但如果只要求在一个月中抽出一天,下午早半小时到校为孩子朗读,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假如这些建议都能加以长期实施,我敢说,等我们的孩子小学毕业时,必定给老师和家长一个极大的惊喜。

 

Why ——为什么要给孩子朗读?

What ——读什么书好?

When ——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Where ——在哪里朗读?

How ——怎样朗读效果最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