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豆妈推荐 |
自从武老师给布置了在家长会上发言的任务,我就一直在考虑到底该说些什么。豆爸建议说,不如先把要说的写下来,这样还可以放在博客上,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这个周末的空闲时间,就全用来给学校打义工了。
我重新回顾了一下《朗读手册》的内容,结合几年来给豆豆读书的感受,总结了下面5个问题:
Why 为什么要给孩子朗读?
在我们为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当中,每天为他们朗读10分钟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一个。
大家可能都认可这样的观点,即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提升理解力,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能力不论是对于应试升学还是在社会上立足都是极有好处的。
但问题是,大人为孩子朗读,是否具有同样的功效呢?
家长为孩子朗读,可以达到下面几个目的。
1.
从豆豆一两岁时起,我开始每天给她讲睡前故事。讲故事时,我总是岔开双腿坐在床上,孩子就坐在我两腿当中,然后我双臂环绕着她,手里捧着图书,一页页地讲下去。每当这时,大灯都已经关了,只留下一盏床头灯,感觉气氛特别温馨。母女俩都非常享受这段时间,并称之为幸福时间。
另外,有些故事会触及孩子心灵深处的希望或者恐惧,所以在阅读之后,在这种温馨而安静的环境中,孩子往往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我们每天读完书躺下后,豆豆肯定要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咱们聊聊天吧!”有关孩子的许多想法和经历,我都是通过这个渠道了解的,包括哪天哪个小男生又说长大后要和她结婚之类的事情。
2.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个竞技性体育盲,每次阅读报纸上的体育版时,速度就明显降低了,理解度也低了,越不懂就越不爱读。有人看报的时候专挑体育版看,我看得时候肯定跳过体育版。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是我缺乏体育背景知识,对这方面输入的吸收度也就降低了。
几个月前我带豆豆和她的几个同学一起去科技馆玩,有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本以为孩子们在快乐城堡中玩,自己就在下面闲等着。突然,豆豆从另一个方向跑过来,很激动地拉着我的手往那边走,她说要带我去看粪金龟。到地方一看,果然有一个挺大的粪金龟雕塑,正用后脚推着粪球行进呢!豆豆为什么看见粪金龟这么兴奋呢?因为我们当时正好读了《法布尔昆虫记》,其中有一本是专门介绍粪金龟的。由于她有了这个背景知识,当再次碰到相关的东西时,感触就会比较深,吸收和理解的也就更好了。
有研究证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新旧知识的比例为7:3,那么人的接受度最高。
家长为孩子朗读,实际上为他们准备了广泛的背景知识,那么在日后的学习中,孩子就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了!
3.
孩子词汇量的大小,不但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影响着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丰富的词汇从哪里来呢?日常的交谈一般比较平淡,尤其是人们面对孩子时,会不自主地采用相对简单的词汇。有统计说日常用语只使用50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当孩子到了学龄,这些词汇基本都已掌握,因此通过从日常对话已经很难扩充他们的词汇量了。然而,书籍中却存在更为丰富词汇。大人为孩子朗读时,会不断地把文字及其发音传送到孩子的耳朵中去,逐渐形成孩子能听懂的词汇。能够理解的词汇就像蓄水池一样在孩子头脑中存储起来,当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蓄水池里的水就会溢出来,也就是说,听得懂的词就会转换成读得懂、说得出、写得出的词。很多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和家长发愁孩子不会写作文,但又不知道如何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写作文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教授的东西,但是写作能力确实可以培养的。怎么培养?每天为孩子朗读吧!现代人追求速成,我们有速食面、速冻饺子、速溶咖啡,但是没有速成的人。孩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都源于我们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
4.
身教大于言传。每天为孩子朗读,就像在每天为读书做广告,让孩子感到读书是非常美好的。同时,孩子都擅长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捧起书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