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豆妈视点 |
2008 1 18 晴
考试为了啥?
黄全愈是我非常敬佩的教育专家,他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既深刻又独到,每次读他的书都感觉很有收获。最近在读他的《“高考”在美国》,其中关于考试的那部分内容,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这几天我会陆续摘录一些在这里和大家共享。
考试为了啥?
为什么美国的考试和中国的考试如此不同,这个问题确实发人深省。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有名的童谣是不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学校考试多,考试难好像已成定论。
问一问那些在中国身经百“颤”的留学生,他们对美国的考试和中国的考试所作的比较,可能会让你吃惊。
让我们先来谈谈考试的功能。
考试的功能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检测教学效果,监督学生学习,测量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一位读者给我来信,谈到她儿子考不上小学的离奇经历。小峻上幼儿园,很爱玩,是个快乐的男孩。当妈妈的也没逼孩子学数学、认字什么的,她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多玩一些,等到小学再开始学习。谁知到小学时,学校要求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内容从两位数的加减法到笔划繁多的生字。小俊不懂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认识字,连什么是考试都不知道。天真的孩子再试卷上随意涂鸦一番,总算是没交白卷。结果孩子小考落选了,学校拒绝录取小俊,理由是成绩没上线。读者用一种滑稽、调侃的语气给我写信,但我笑不出来,心里沉甸甸的,为孩子感到悲哀……
矿矿到美国不久就进了学前班,上小学前,也经历过一次入学考试。那应该是矿矿经历的第一次“统考”——Metropolitan Reading Test.
关于这个入学考试,我们一无所知。开家长会时,老师拿出矿矿考试的成绩表,给我们分析矿矿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长处和短处。矿矿当时刚来美国不到一年,说梦话时用的还是汉语,一切尚处在适应阶段。矿矿在那个考试钟表现出明显的语言差距。根据这个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专门派了一位英语老师给矿矿一个人上小课。一年后,矿矿的英语突飞猛进。一年级的老师特米儿太太给矿矿的评价是“非常漂亮的书写,优异的发音和阅读。”
同样的入学考试,一个把孩子拒之门外,一个帮孩子找到不足,并设法帮助孩子进步。
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反映出中美教育观念和考试观念的不同。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是手段,因为面对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目的: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发现特长,培养之…….当然,也可以包括择优汰劣这一目的。但那不是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显示检测的结果。职业怎么处理这些结果,与考试功能无关。
当我们把考试这个教学中“之一”的手段变成整个教育中唯一的目的时,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淘汰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为”根本的教育。
我们的问题是:把检验和淘汰混为一谈,甚至用淘汰来代替检测。
如果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潜在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考试显然是帮助个人发展的检测工具。当考试编程择优汰劣的极其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被异化了。
在这篇文章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两句话是: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这两句话让我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不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对于考试最科学的态度就是:发现问题,改善之。怀着这种心态,不论在高分面前还是低分面前,就都可以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了。现在也有些家长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考试成绩的不屑一顾,这种态度甚至成为一种是时髦,似乎只有这样才表明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而这篇文章,终于让考试回归了宠辱不惊的本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