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豆妈视点 |
2008 1 31
再说分享
上次去阿诺家,她妈妈正好读完我的博文《豆豆不愿意分享》。她说很有启发,但心里仍有疑问:“如果总是依孩子的意见,他们会不会总不愿意分享呢?”
今天在《教育者谬误手册》(德 安德里亚. 比朔夫著)看到一篇文章,十分透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误区:孩子们越早学习如何和同伴分享越好
两岁的孩子就开始有了所有权的意识。“我的!”大概每两句话中就会出现。在和同伴们的游戏中他们会看管好自己的东西,如果有人拿走了,他们会大声尖叫:“快把我的玩具放下,那是我的,你不许玩!”有时候父母不禁感到非常可笑,小小的孩子就已经成为守财奴了。
“我的”意识出现,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不应该任意扼杀这种意识。因为有了“我的”才会产生“你的”意识。在孩子们懂得如何和同伴们分享之前,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物品。为了能够让他们尊重别人的财产,他们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我自己绝对拥有一些物品,如果我不原意,别人就是不能拿走它。
要想让孩子学会和同伴分享,以及学会礼让他人,必须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财产以及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他们和姐妹们住在同一房间,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那么至少要让他们拥有一个玩具箱、一个小柜子或者房间的一个角度,由此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这个地方是属于我自己的,如果没有我的允许,别人不能拿走任何东西。
一开始,对孩子们来说,与别人分享非常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事实上,父母说教得越少,效果反而会越好,特别是当父母身体力行地教导孩子慷慨大方的时候。
如果稍大一些的孩子不经允许就拿走他人的物品甚至偷取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他们对自己所有物的不安全感。这时我们要了解,是否给予孩子们的私人所有物太少了?是不是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依然没有零用钱?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应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至少将房间划出一个角落给他们。
如果孩子们拥有独立的空间,能够将自己的物品与其他物品区别开来,他们自然就能最终与别人的界限,这时他们就能理解与他人的分享和互赠礼物,同时还得到了自己的人生财富。
only爸爸就分享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也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