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豆妈视点 |
2008 1 15 晴但特别冷
自信快乐的模式有几多?
我搏上有个好友叫丁香一般,她有个非常出色的女儿,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自信快乐。她最近写了一篇《给所有期望孩子快乐的家长!》,主要阐述如何才能让孩子持久地自信快乐。看看她文中的一小段文字就可以看出她主要观点了。
“一味地玩沙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快乐,快乐需要被环境认可,也就是成就感!快乐不仅仅局限于跟父母一起的其乐融融,更多的来自于集体、社会。孩子总是一好百好,一强百强!有个案例,一个老师的孩子,腼腆、无自信。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说:让孩子有几项特长,增强他的自信心。在孩子上三年级时,她妈妈给孩子补报了游泳、画画、围棋,孩子一下进入了前五名,当上了三好生,看见我,也不再跑开,大大方方地向我问好,成了阳光少年!”
这篇文章的留言有二十多个,绝大多数的意见是拥戴,但我有一点疑问。当时的留言如下:
“我相信桑榆是多才多艺,成绩优秀,自信而且快乐的。但是,进入前五名,前十名的毕竟是少数,我在想,除了你说的这种之外,是否还应该有其他快乐自信的模式?很遗憾网上淘出的优秀家长往往都和您是一类,孩子在学业的表现上都非常好。这让我难以做进一步考证。
在黄痊愈的《培养智慧的孩子》一书中提到13名(或曰15名)法则,意思是实践证明,学业排名中上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的表现往往更出色。
他的解释是,第一第二的学生往往被老师的东西装得太满,学习太差的孩子又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东西,而往往中间的孩子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保留了比较大的个人特色,这是他们日后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他也指出,也有把学校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同时又能保持较大个人空间的孩子,就是少一些。”
她的回复如下:
“回答豆妈,十名以后的快乐孩子,我也知道一个典型:雨儿,她和妈妈都有博客,是网上的名人!我想她也是快乐的,因为她除了成绩以外,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
我还真找不出一个成绩不好、啥也不会,却天天偷着乐的典型呢!”
周末,我见到了读初二的侄子大江,问他是否自信快乐,他说他自信,但不快乐。大江的学习成绩不好,中下水平,但他的突出优点是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具有很强的思辩能力。此外还是个游戏高手,电脑专家。他的观点是,只要能做好一件事情人就会自信,比如大人们很不以为然的游戏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自信——“你们以为成为游戏高手很容易吗?”他说成绩好固然令人高兴,但很多孩子并不十分在意自己的成绩,所以不太好的成绩也不会给他们带来烦恼。他不快乐有其它因素,比如他的家庭在这几年中发生了比较大的变故等。
说到什么也不会的人是否会自信快乐,他说:“什么也不会的人肯定不会自信快乐,但你真能找出这样的人吗?”事实上,他提出的是一个标准问题,我们大人眼中的什么也不会的人恐怕在他们眼中并非如此。
作为一名家长,读了丁香一般的这篇文章,本能的反应就是——我要让我的孩子进前十名,我要让我的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我要让他拥有持久的自信和快乐!这个目标似乎也是可以实现的。然而从教师的角度读这篇文章,可能会得出一个吓人的结论——不论老师家长如何努力,总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不具备自信快乐的条件。
最近在2008年1月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看到一组数据,和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有关,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看看是否能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专项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认为最快乐最幸福的两件事是:
实现目标(48.7%)
学习成绩提高(42.4%)
比较容易让他们有快乐和幸福体验的两件事情是:
受人尊重(39.2%)
家庭和睦(37.3%)
其次是
上网(27.0%)
得到老师的表扬(23.0%)
玩得痛快(19.2%)
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丁香一般关于自我实现带来快乐的说法。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看看身边的成功人士,我能感觉到,快乐自信决不是这一种模式。目前我所发现的网上的优秀孩子和家长,基本与桑榆和丁香是一个类型的,而且以女孩居多,我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发现其它模式,让更多的孩子找到快乐自信的途径,也让10名以外的孩子和家长有个轻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