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反对全托?

(2007-07-24 18:16:13)
标签:

教育杂谈

全托

寄宿

创造性

安全感

分类: 豆妈视点
 

夏天来了,秋天近了。豆豆这一波孩子要上学了,几个同事的孩子该入幼儿园了。要不要上全托,应不应该读寄宿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豆妈认识的孩子中,有刚上完全托的,也有寄宿小学刚毕业的。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独立性强,而且到目前为止,以豆妈与他们不算太多的接触来看,也没有发现其性格中的负面因素。然而,豆妈依旧从心里反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全托或寄宿。

许多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六岁以前,建立对世界的安全感是其最重要的命题,这种安全感来自家长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安全感建立得不好的孩子,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尤其是婚姻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几率会很大。全托的孩子一周中大部分时间都不能与父母相见,想必对安全感的建立会有负面影响吧。然而这种影响不是短期内能够表现出来的,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掉。豆豆有个小朋友在金苹果的全托班上了三年,小姑娘看起来大方、聪颖、独立,然而和同龄孩子不同的是,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她和妈妈有什么亲昵的动作。

到了学龄期,如果孩子的安全感已经得到比较好的建立,读寄宿学校是否会利大于弊呢?

最近放暑假,豆妈得空读了不少书和博客。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名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惊人的一致。山东英才学校校长、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在《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中说:“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他八小时以外做什么。”诗人、哲学家周国平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文中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一个人区别于别人的品性就是他的个性,因此可以总结说,人的个性培养取决于八小时之外!

上寄宿学校的孩子有八小时之外吗?所谓八小时之外,应该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吧。我们的教育现状是:一两个教师需要面对数十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现实让学校极度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应试教育的体制、教师的考核方式不可避免地让教师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成绩单上……豆妈没有具体考察过寄宿生的时间安排,但从这几个众所周知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上来分析,学校采取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看看几位名家官家的话,也许可以给豆妈的分析提供佐证。

“广东教育学院的副院长肖建彬形象地比喻,中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就像是复印机,一代一代地复制人才,只是不同年代所用的文档和纸型不一样。 ”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萍也指出,美国的父母最怕孩子和别人一样,但中国父母最怕孩子和别人不一样。中国的基础教育强化标准,培养的是考生,只是学习、记忆的工具……

因此,对于上寄宿的孩子,希望其个性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困难要大一些。如果个性都不能得以健康发展,现在人们最为崇尚的创造力培养则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你不是那种逼孩子学琴到断指的家长,如果你不是恶习缠身自难弃的家长,如果你不是不得不为生存舍弃一切的家长……晚上还是把孩子接回家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体验新小学
后一篇:豆豆学乘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