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必须上好这三节课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少儿美育活动 |
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具有承担孩子成长生活的孵育责任,也具有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
人的一生中一般都要经历三个教育阶段的体验,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
在家庭教育阶段,有这样三节课作为父母是一定要非常严格的上好,这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命运。
第一节课:父母必修的自我修养课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在家庭中,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一个从不看书的父母如果整天在孩子面前叨叨让孩子看书是绝对没有任何权威性的,等于是整天叨叨呓语;一个张口闭口习惯满嘴脏话的父母想让孩子的嘴干净且有温文尔雅的举止,那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来的。坏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纵溺爱出来的 。
当你为人父母之时,你便拥有了这世间最无私的奉献、担当和责任。你对孩子的期望有多大,你就需要有修炼自己的狠心多大。父母的所作所为和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由此,父母自我修养能力如何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修养。
所以,作为父母在担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责任之初,首要的第一课是给自己上的,这一课要深刻的检讨自己,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学会克制欲求,学会控制不良习惯。
人无完人,父母不是与生俱来没有缺点的,而父母最伟大的爱和无私就是能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一切,能够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游戏,戒除烟酒,能够坚韧不拔的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能懂得如何不断的进步和提升自身的修养,这就是伟大的父母无私的爱的力量。
第二节课: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是教育的本质。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人的修养成就一部分,更体现一个家庭的家教家风。
好事容易做,但好习惯难养成。这些习惯因为与我们随身相伴,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多方面的一个人修养表现,所以如不正确养成好习惯,则必然养成不良的恶习。这些习惯包括:做人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和礼貌好习惯等。
比如做人好习惯中的孝敬老人、勤俭节约、守时惜时;学习好习惯的提前预习、及时改错、仔细审题等,以及饮食好习惯的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阅读好习惯的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爱护书籍、姿势正确;安全好习惯的遵守交通规则、右行礼让
;劳动好习惯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和礼貌好习惯养成的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
、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要安静等等。
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一定站着热爱学习并且严于律己的父母。父母要带头先读书,先学习,做好榜样,孩子就愿意向父母学习与看齐,如此也必然引导孩子养成在诸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第三节课:培养孩子讲究规矩并懂得最起码的礼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不讲究规矩的家庭必然缺失高贵的品质,也没有良好的家教家风存在。“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放任,而是约束。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两者并存,是教育的根本。
从小给孩子立好规矩,让他遵守规矩,敬畏规则,成为一个有教养、有规矩的孩子,是父母的使命。从小如果没有父母制定的规矩来约束孩子,孩子就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下很多孩子被溺宠,溺宠的没规矩没礼貌,甚至恣意妄为、没大没小没老没少,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感恩礼教,如此,即便家有万贯也必耗废殆尽,即使聪明绝顶也必遭人唾弃。所以,有些规矩必须从小养成,决不能放任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是不知廉耻。
发现孩子粗野、粗俗的行为绝不能有!发现孩子抢夺或拿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决不可放任!任何时候都要提醒孩子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必须做到让孩子做错事要道歉!等等,包括对孩子的礼仪修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以后出门在外在公共场合或在老师同学面前等,就会显露出孩子的教养缺憾与不足,做人做事没有规矩和礼仪教养自然会令人心生厌烦。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更是父母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怎样的人。
注:本文部分插图素材源于网络分享资源,如应用不妥或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删除,小编联系微信号:vogue086
,谢谢!本文原文源于小编微信公众号,更多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