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逸民》读后感

(2020-11-01 11:05:41)
标签:

文化

情感

时评

分类: 心情随笔
     读凸凹先生《京西逸民》的感慨

 

                                            
                        文/思文


当我读完凸凹先生的小说《京西逸民》的时候,思绪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有些纷乱。

小说气势宏大,人物多样,各具特色。在频频翻书回顾中,仅借此文,抒一己之见,表个人之思。

小说这种文本就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读物。书中主人公绳子自然少不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小说开始抛出一个拾荒者,他就叫“绳子”(取名高明),全书展示出了他种种的生活生存细节,这根绳子就动了、活了。

随之而来的算是一个“高官”——拆迁办主任白德臣。应该说他的仕途、他的婚外恋成为主线,展开架构,完成了这部作品,将京西农村的城市化建设,这块儿土地所折射着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京西的场景一一再现在世人眼前。也使生活在京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存百态,都在这部书里呈现的淋漓尽致。


《京西逸民》读后感

 

绳子

在这部书里,绳子是一个人,他为啥叫绳子,他自己说是因为生的贫贱辱没祖宗,随便弄一根绳子叫叫,叫应了就成了。

绳子栖居在绿城百合小区地下停车库的一个角落里,支着一张弹簧床,被褥跌得很整齐,生活用品等什么都有。他的床头还摆着几本书,而且,还有世界名著《哥拉·布勒尼翁》。

这可有别于了其他拾荒者。

这个拾荒者为何这么与众不同,,他为何是一个爱读书的拾荒者,这不仅让读者耳目一新。也使小说开篇便抓住人们的好奇心,以及要关注这个主人公绳子的命运。他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沦落到了一个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

我看《京西逸民》的时候,曾经书籍置于膝头,或者躺在床上看,我这屋是一楼,白天不开灯也无法看书,为了弄清楚绳子的命运我恨不得一下子就读完这本书。

 

白德臣

书中第二号主人公白德臣,他算得上这块地面上的一个高官,拆迁办主任,油水比较大。

这一天他逛早市回来,来到地下停车场停放自行车,发现了静静地躺在床上看书的绳子。

绳子那天正在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让白德臣很惊愕:一个睡地下车库的拾荒者,居然读得这么高雅、深奥,这可是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追读过的人,他突然想起:在遗弃中还有崛起。这可不是一般的捡破烂儿的,不可小觑。

正如白德臣所想,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拾荒者最后影响了白德臣的人生道路,使他的后半生活得堂堂正正。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白德臣和绳子的交集,以及白德臣的情妇被白德臣的老婆、弟弟打坏了。趔趔趄趄出来推自行车,最后扶不住车子倒在风雨中,绳子看不过去,帮着出头故意砸了白德臣家的玻璃的事情。

 

幼年时期的绳子

在中国历史上农村残缺的内容太多,特别是在那段动荡的时期,有太多的东西被扼杀了。小说中塑造的几个主人公形象。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时中国的原貌,看到了当时农村的面貌。

绳子的命运就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儿时的绳子,母亲给他一枚鸡蛋,让他去小卖部换一斤醋,那时一枚鸡蛋可以换6分钱,而醋是8分钱一斤,一枚鸡蛋可以换一斤醋,很明显醋是掺水的。母亲却说小卖部的人很懂人心,它掺进去的不是水,而是情义,让散醋,也成斤。

鸡蛋是自家鸡下的,那时绳子还是一个孩子,孩子见到小卖部的货柜里有动物饼干,有的孩子用硬币购买,有的孩子用鸡蛋换。绳子很眼馋,回到家里找硬币,没有找到,他便偷偷地拿了家里的鸡蛋换动物饼干,正吃动物饼干的时候被母亲发现,母亲的巴掌重重地打在他稚嫩幼小的脸上,绳子再也不敢偷拿家里的鸡蛋了。

但是,想吃动物饼干的欲望则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开始瞄准草窠里邻居家的鸡蛋,当邻居家发现丢失鸡蛋的时候就加强了防范,他便无从下手,只有空着手去小卖部,看着货柜里诱人的动物饼干,趁着店主不注意的时候,快速抓了一把装进兜里。逃出小卖部,边走边大快朵颐地吃起来。

绳子知道偷拿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终究是得到了,从而验证了自己不是怂货,而是有胆量和创造力的。为此,他很得意,久而久之,养成他偷东西的嗜好,从偷拿邻人的鸡蛋,大到车胎,再后来偷电缆线。偷的再高明,但是总有被抓住的时候,他挨过打。有一次因为偷了救灾物资被抓了,虽然未成年,还是被送去劳教所拘留三个月。

 

学生时代的绳子

拘押三个月之后,他被放了出来。正好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觉得羞耻,不敢给他报名,他自己却像没事人一样走进了学校。老师说,你一个小偷,还有脸来上学?他却说,就是因为当过小偷,才来上学,因为知识有神力,可以提高偷的技艺。他玩世不恭的回复,让老师们很无奈,感觉这个孩子很顽劣,就都随他去吧。

但是,他很上进,他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第一。因为学习好,别人的歧视就无处安身。校长说,什么叫浪子回头金不换?绳子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就是因为学习好,他彻底断了偷的念头。他对自己说,学习好的人,怎么会是小偷呢?他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应该是很了不起的。

从此他知道自律,不再偷了。但是偷的历史像胎记一样却无法抹去,他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可惜的是,政审这一关没过去被拿掉了。

那是一个很无奈的年代,什么成分论、黑五类等,绳子因为进了劳教所,人生当中就有了污点,为此他要付出一生的代价。那天,他自己拿着政审表去找支书签署意见的。支书怕被人举报没敢给绳子填表,他失去了进大学的机遇。

失落的他待在家里。支书也很自责,而绳子却没事人一样,照旧看书学习。他以母亲为榜样,他了解到,在他居住的小村子里,有两种东西被人看重:一是会写大字,还有就是会打珠算。母亲未嫁之前,上了四年小学,会写大字和珠算。嫁过来之后,在文盲群里成了秀才,每到年关,人们都来找她写对子春联,村里请她当会计,足不出户,也能挣村里最高的工分。

母亲在村里很被敬重,即便儿子有过偷窃的前科,人们也不好议论,后来绳子的大字比母亲写得好,珠算也比母亲熟练。村里人困惑了,在母子之间,他们不好取舍,到底找谁写呢。绳子却对大家说,大字和珠算是属于母亲的,自己不过是因为没有上大学跟心里的失落较劲而已。

支书的自责,使他主动找到绳子,承认绳子是村里的大秀才,让他当个副业队的队长,带着村里的大姑娘、小伙子,到外边承包工程挣钱去。

那时,国家正在山里修一零八国道,绳子当了副业队去挖土石方。绳子觉得这个队长就是个带头干活儿的,而不是指手画脚,所以他干在前头,让大家不好意思偷懒,也挣了不少现钱。

挣到钱了,他指定了支书的闺女兰子管钱,兰子说,钱应该由队长管着,也好掌握底数,计算盈亏。

绳子说自己当过三只手,在大家的心里有阴影,钱多了少了,说不清楚。兰子答应了,又配两个助手,一个人不记账,两个人不数钱,三个人才是秉公理财。

当了主管财务,兰子应该脱产,但兰子心性高洁,不愿被人另眼看待。还整天干在工地,只是到了晚上,才与她的两个助手秉烛梳理账目。

兰子的觉悟,让队里的人都敬重。

兰子长得漂亮,让很多情窦初开的小伙子惦记,这让绳子十分警惕,看哪个小伙子亲近兰子,他就连瞪带踢,把人赶到一边去。

小伙子们不服气,跟他动拳脚。小伙子们都会心生怨气,说:她是你的什么人,凭什么就让你占着?

绳子就会回敬:就凭她爹毁了我,让我上不成大学,就把她给我预备在那里,到时候好替老东西还账。

这么无赖的理由,传到兰子的耳朵里,她居然一点也不恼,还灿烂地笑。

因为绳子工作认真负责,技术过硬,经他手干的活,就能达标,就能合格,一次验收就通过,绝不会再返工。

所以,他没必要摆出他的队长身份,他用拿手的绝活儿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一点,让他在兰子的心中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她主动跟在他身后,自愿给他当助手。

 

绳子和兰子的爱情

后来绳子和兰子的感情发展到有了肌肤之亲,在谈婚论嫁的阶段,绳子说他要向兰子的父亲提亲,兰子说你只要敢跟我父亲提亲我就敢嫁给你。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绳子真的去向兰子的父亲提亲去了。

兰子的父亲平静地问,你凭什么要娶我的女儿?绳子却说,我们之间有感情,是真心相爱,而且生米已煮成了熟饭,你必须让我对她负责。也许是这句话激怒了兰子的父亲,作为一村之长的人格的底线受到了挑战,他随手就给了绳子一个耳光,愤愤地拒绝了绳子的求亲。

绳子逞一时口之快,却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包办婚姻

 兰子真的怀孕了,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她用行动无声地反抗着父亲的不通情达理,她大着肚子在村里走来走去,兰子的肚子大到了一定程度,她开始感觉到了要嫁给绳子的希望破灭了。

兰子的父亲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兰子把孩子生在家里。于是,他私自做主把兰子许给了村里一户只有母子两人的人家,儿子因为长得又矮又丑,也因母亲眼瞎,而找不到媳妇的煤矿工人,尽管兰子拼死不愿意,无奈肚子里的孩子要出生了。

兰子的丈夫叫大山子,在矿上上班,常年不在家。从此孩子有了名义上爹,也落了户口,绳子和兰子的恋情没断,经常厮混在一起,大山子也知道这事儿,索性不回家,眼不见心不烦。

有时他们激情过后,也有自责的时候,兰子忧伤地安抚孩子,不停地流泪。绳子则蹲在兰子身边,抚摸着她的膝头流泪。他们不悲悯瞎眼的婆婆、名义上的丈夫和心碎的支书,他们悲怜自己的命运,为什么有情人却天各一方。

 

拆迁风波

去掉岁月的雨雪风霜,风和日丽也使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京西这片土地上,不管经历多少坎坷,纯朴的人们生活的热情不分昼夜地洋溢着,这是岁月蕴含的冷酷而坚实的力量。

白德臣上任拆迁办主任之后,他烧的第一把火就是矿务局家属区的改造工程。

在这一次房改拆迁过程中,在土地腾退过程中的矛盾纠葛,使绳子的美好爱情破灭了。

在小说脉络中是关闭煤窑的事情,为改变煤矿家属的住房拆迁中。兰子历经几十年的包办婚姻生活刚刚结束,盼来美好幸福生活,绳子的心爱之人兰子因房屋腾退中遇到了突发事件死于非命。

 

我读《京西逸民》已经完全融入书中人物的生活,仿佛他们就是我的邻人一样,兰子无畏的牺牲让我难过了好儿天,不应该呀。都说好人一生平安,绳子和兰子追求一生的幸福就这样破灭了,我怎么都走不出绳子的痛苦和悲伤,他一夜之间老去的画面深深刺痛了我。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而牵扯的七上八下,小说人物刻画的越感人,形象越鲜活,心中的痛越沉重。

 

绳子对白德臣的影响

白德臣因为拆迁工作失误,暂时被停止工作了,他每天除了扫地打水,就是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这一天突然想起了绳子

到了图书馆。见到绳子很专心地读书看报说实话他心里很嫉妒,就蹑手蹑脚地溜过去,猛地在绳子的肩上拍了一把:“你果然就在这里!”

绳子被吓了一跳,没好气地说:“你是不是闲的?”

这正戳中了白德臣的要害,他很不舒服,便也没好气地说道:“图书馆又不是你们家的,许你一个捡破烂儿的来,还不许我一个堂堂的区拆迁办主任来?”

“你被免了。”绳子冷冷地说。

“那还不是因为你”白德臣虎着脸说。

“你这是拉不出屎来赖茅房,不知道检讨自己。”绳子还是不饶他。

“免战,免战,白德臣摆摆手,“你就说,我该看点什么书吧

绳子朝里边扬了扬手:“一架架书就摆在那里,你愿看什么就看什么。”

白德臣沿着书架走了一遭,抱回了一摞书。有《厚黑学《变通学》《看人术》《现代攻关方略》等,都是有关权谋的书绳子忍不住摇摇头:“看一个人读什么书,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你能不能读点有品位的书?

白德臣说:“难道我读这种书就是没品位?没品位,出版社为什么会出?你不要有什么偏见。

绳子说:“你爱看就看,跟我有什么关系?不过,你都被罢免了,这时候看这种书,是不是有点晚?

“罢免”一词让白德臣很反感,因为这个词在他看来很严正,好像他是一个很不得人心、很坏的官儿,免他职是政府为民除害一样。“从现在开始,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别互相打扰。”他很生气。本来他兴冲冲地翻,翻到最后,竟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些书,书名堂皇,很唬人,以为是正经学间,但里边的内容却很通俗、很庸俗、很低俗,都是在常识层面讲话,事例也很牵强。

就白德臣来说,虽然他不学无术,但底是已有了近二十年的工龄,也走了几个单位的官员,也经历了许多事有着相当的阅历,亲身的体验,比书上说的,还富、还生动甚至还深刻所以他觉得这些书,对人没什么提升,没什么助,很没意思

他草草地翻过,就又放回去了,回就坐在那里斜腿翘着,很不耐烦的样子。绳子说:“一看你就不是书的人,因为你坐不住。白德臣说:“不是我坐不住,是那些书不让人坐住

绳子站起身来,到书架上取回来一部书,是《曾文正公文集》:“你看看这个,这部书能让你坐得住。

白德臣翻了翻前言,说道:“这不是曾国藩的书吗?他的书有什么好看的,一个镇压太平天国的大刽子手。

“这是后人给他贴的标签,实际上,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毛泽东、蒋介石都对他很崇敬,一辈子都喜欢读他的书。”绳子给他介绍说

白德臣知道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六岁入塾读书。八岁能读四书、诵五经,十四岁能读《周礼》《史记》。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替朝廷攻灭了太平天国,从此被重用,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公”。

白德臣说略一沉思说道“他官儿当得再大,官场再成功,但他镇压太平天国,是个坏人,他的书我干吗要读?”

“你还暴力打压拆迁户呢,难道说你就是坏人?”绳子愤愤地说,“看一个人,得先看他的身份和背景,不能简单地说好说坏,你那样对待拆迁户,你说是在履职,他那样对待太平军也是在履职,是一样的。”

“你怎么拿我和他作比,损我呢吧。”白德臣说。

“白德臣,你真是无知。”绳子虽然很不耐烦,但还是很耐心地给白德臣解释

你要是看书,就按书的逻辑探究书中对你有用的,而不是先扣帽子、戴有色眼镜。我问你,曾国藩最可贵的是什么?你肯定不知道,那么我告诉你: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为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他的“耐烦”、廉劳、不自傲,你有吗?他的德礼为先,忠恕为怀,修身律己,你有吗?据我所知,你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任性放纵、钻营讨巧、狐假虎威、弄权使气、浮躁狂傲,所以你不出事谁出事?你不被免职谁被免职?你活该!

绳子的话说得有些狠,弄得白德臣眼圈都红了:“史福云绳子的大名,我知道,因为大兰子的事,你一直在恨我,但恨归恨,你不可以这样瞧不起我。

“我不是瞧不起你,因为把你当朋友,才这么说,绳子笑了笑,把口气放平缓了说,“我是想说,你真应该静下心来读读曾国藩,不是为了将来能当什么大官,而是为了将来做人做得大气一些。他有一句话我记得清楚:‘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他还有一句话,我虽然记不太清楚,但大意我还是知道的,好像是,人有所成,半由人力半由天。我拿他的话,是想告诉你,到了现在,你也别懊丧,就你的来路和修养,虽然没成事,但你已经尽力了,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自己了;因为‘天’的那一半,不是你能左右的。问题是,你今后,也别再有太不现实的野心,学得耐烦厚道一点,学得本分一点,学得公义一点,学得坦然一点。别总是想着自己,做点对别人有用的事,做个问心无愧的好人。”

这几个“一点”弄得白德臣无话可说,他只好硬着头皮看这部《曾文正公文集》,不这样,他还真的怕绳子瞧不起他。如果被一个捡破烂儿的瞧不起,就等于被彻底否定了,很是没面子。

从那天以后,白德臣真的开始读书了,起初是被动的,但看着看着,果然像绳子所说,他真的被激起了兴趣,有些放不下了。

白德拍起头来,看了一眼绳子,觉得这个检烂儿的也是不简单,他居然能给自己推荐这么一部书,让孤陋寡闻的自己开了天眼,他这个人真好。

《曾文正公文集》看得白德臣没有工夫想他在官场上的失落,只是觉得自己太无知,文化水平太浅。书里的生僻字太多,他不得不准备了一本字典。查字典逼着他耐烦地读,整个人,慢慢就踏实了下来。

有一天他对绳子说:“其实读读书挺好,不仅能长知识、长见识,还能让人忘忧、忘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失去什么,没必要每天张张皇皇、匆匆忙忙。”

绳子很真诚地回应他“是这么回事 

通过这次停职,绳子用激将法彻底改变了白德臣的命运,他明白了官场上的处心积虑,如履薄冰一样的生活,是不踏实的,而这种与书相伴的生活,更有意思。

 

绳子晚年的生活

 大兰子去世之后,绳子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不能自拔。

大兰子这一走,她的新居他就没理由住进去了。他只能窝在这最后的老房子里兀自悲痛,喝闷酒,暗自垂泪。使他悲痛就变成忧郁,厚厚的,不知什么时候能化开

这时,小山子绳子和兰子的儿子出现了。他来请绳子搬回大兰子生前的回迁房,与小山子的妹妹同住,

其实,父子俩都清楚。为了尊严,他们都憋在肚里,好像谁一说破,就失去了道德优势,就被动了。小山子拉过一把椅子挨着绳子坐下,“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早晚得死,人早晚得走,您也就别一股脑儿地伤心,要想开了。你看,我们做儿女的都想开了,说是您,您要是再想不开,就有些假了。再说,对我们做儿女的也不好,您是镜子,把我们照得好像不孝,让我们怎么做人?

这小子说得还真有道理,他不能再一味悲痛,不然小山子们就没法坦然说笑。绳子便有了跟他说话的心情:“你来干什么?”

山子说:“我来是请您回家,就是请您到我妈分的房子里去住

这是绳子没想到的,所以他一愣,下意识地说道:“你妈都不在了,我怎么还能去住?我就住在这里,哪儿都不去。”

小山子一笑:“您这不是穷较劲吗,这里的房子都要拆了您还能住几天?难道您还要睡马路不成?

他说的是实话,所以绳子不说话。

小山子拍拍他的肩膀:“让您搬过去住,我相信也是我妈的意思,死者为大,我不能屈了她的心

他竟搬出大兰子,不免触动了绳子的心 他忍不住流下泪来:“那么,这是你和你妹妹是什么意思?

这当然是了。

去吧。”小山子回答道“是我们的意思,不然我干吗亲自来请您?就搬过吧。

“你们到底还是有点孝心。”绳子顺嘴就说出的话,也无意间揭破了一个秘密:就是说,山子的妹妹,其实也是他的女儿。因为大兰子怀上女儿之后,绳子曾悻悻地对大兰子说,你既然跟大山子都有了身孕,干脆就好好跟他过吧。大兰子立刻就急了,说,我从来就不让他上我的身,他哪儿来的这份荣幸?

小山子解释道,您看,为了能使两套房子分到一个楼层您是出了钱的,房子装修也是您出的钱、找的人,这些情况,白德臣他们许多人都是知道的。如果不让您去住,甭说社会舆论就是人们的唾沫星子也会把我们淹死。即便是没有这些,我和我妹妹也曾答应过您,其中的一套房子就是让我妈和您住的虽然我妈不在了,念你们几十年的老感情,您也有资格去住;如果我们不把您请过去,我妈的在天之灵也不会答应

听了小山子的话,绳子有些感动,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但很快就又摇了摇头,说道:“小山子,你这个人不错,还是咱们老家人的本色,不过,你们也别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别人说什么不算数,你妈她也不会不尊重我的感情,我就不去了因为我横竖是个外人,住在一起不方便。”

小山子急了:“ 您想没想小燕子?小燕子这几天哭着喊着找爷爷,她有点离不开您。再说,接送小燕子上学的一直是您如果您不住过去,谁接送她上学?我妹妹两口子是双职工,我妹夫又在城里上班,抽不出手来,您不帮她谁帮?”

小山子说:“刚才我说了那么多,您就不想说点什么?”

“说什么?就那样吧”绳子直视着小山子的眼,别有意味地笑着。

小山子禁不住他这种无遮无拦的直视,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因为他感到,这老同志的眼光里藏着东西,不多不少,有点玩弄,有点不屑。

 

《京西逸民》表现了非常优秀的叙述能力和结构能力,尤其对话写得非常生动,读起来让人愉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提出,《京西逸民》可以用上一个词:“命运叙事。”他觉得凸凹无意中触碰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神秘性,这才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地方。我极力推荐书友好好读一下这本小说。

正如凸凹先生自己所说:“这部小说在文本的丰富性(复杂性)上,他有深刻的用意——向罗曼·罗兰致敬,写出复调,有双重,甚至多重主题。农村城市化进程,必然是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作用的过程,人的生活方式和感情状态,便有自然而然的彼此交集和相互影响。这就让我眼前一亮,把京西人的情爱作为案例,浓墨重彩地拿来描摹、剔滤。我欣喜地发现,乡村爱情(传统爱情)和都市爱情(现代爱情)之间,存在着一个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所说的“双重矫正”的关系——乡村爱情矫正着都市爱情的内容,都市爱情矫正着乡村爱情的形式,稳固、忠贞矫正着善变和背叛,优柔、平等矫正着粗糙和专断。这样的概括,或许有些不准确,但总的感觉是:两种情感样式的相互反拨、相互补充,让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城市样态下,有了内在的完善、内在的和谐。”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感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凸凹先生的《京西逸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