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伤疗法及其意义

(2008-10-14 13:22:57)
标签:

保健

瘀血

内伤

经穴

蓄血

南少林

医界

运动医学

健康

内伤疗法及其意义 

  

  

   内伤者,蓄血瘀于内也。俗称暗伤。临床以曾受过外力或自体超负荷局部造成损伤史者,虽经一般疗法,实则瘀血结内未于排畅,继发组织器官病变者,为内伤。

   临床三因(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均可导致内蓄血。在此专论因有外伤,临床治标处理或没治疗,时过较久,留下瘀血,损及周围组织令萎缩、增生,随经侵犯脏腑引起病变者谓之。《内经》曰:“有其内必形诸外”,而有其外亦必形其内也。医界亦只以患处痛瘥即可,致使留患转化为运动系统及内脏的功能型、器质型病变。

 

   内伤疗法是集治疗、预防、阻断、康复诸目标为一体,聚经络点穴按摩、药物外洗外敷、内服诸法为一身的综合疗法。适应于各软组织损伤,更重要的是损伤后累及骨骼、内脏,致使常规治疗感到难以甚至无法治愈的各种顽症。其目的不但是解除本处及放射性痛痹,而且还阻断循经累脏之祸,这是一种调动机体应激能力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加微循环,即提高生存质量又提高健康水平,达到抗衰老等一举多功能的综合疗法。

 

   十人九伤。而伤在腰、胸、背经络要穴者又十之八九。从小跌磕碰撞,成人劳作、锻炼超负荷,各种扭、闪、挫、斗殴、负重、登高坠下;长期不正确的行、坐、立、卧姿势等均造成局部瘀血。

   多数人伤久都会“转风”,忘记或者难以觉察原伤的部位。再参杂其它原因,致使原有要穴瘀血者发展至内脏病变,医生、患者都很少考虑到。相关脏腑功能因此下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抗御能力及免疫能力下降,造成常规治疗疗效差,甚至朝纵深恶化。如乙肝带毒,因处于易感环境或已被传染,两人对照均无疲劳、偏嗜等其它原因,某人不会发肝炎,即发也易治,而某人却有肝经要穴瘀闭而转为硬化、甚至肝癌。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于”,经穴瘀闭,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来,故致犯发。此“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因瘀致虚招病矣,如肺经瘀血,一旦感冒咳嗽,诸证退而嗽难愈,此肺气因瘀至虚矣!又如胃病者,初乃一般胃炎,已积极采取正确治疗和保养,难而仍迁延、反复,有的短期内转化为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直至胃癌。有的胃癌术后已按常规全程化疗,血中CEA等已无癌细胞,三、五年或十年后胃又开始痛,此胃经瘀血未除,病势呈东山再起。血管硬化、肿瘤现多认识到淤血,如:哈佛大学教授劳弗尔亦认为:动脉中沉积物增多,加快肿瘤生长。或寒淤或热淤,很可贵的是有的认识到因虚致瘀,吃不尽活血化瘀药,其效甚微,即使气功亦难打通,此为何也?经络要穴未通也。所以,长期风痛史,患内脏慢性、反复迁延性、进行性、顽固性疾病患者,排除经穴瘀血显得犹为重要。

 

   内伤其致病特点,多数呈不明原因的身体某部长期异常不适感,未累及内脏气质病变前,现代医学仍检查不出,常被称为神经官能症。如不明原因的血压、心跳、呼吸异常,咽异物感等,持久性消瘦,怎么进补也吃不起色,面色晦暗或青白,肩、颈,腰长期患病而常规针灸、小针刀、封闭、中医药不能根除者。

 

   祖国医学认为“怪病痰作祟,顽症瘀为患”,瘀血为患即顽且怪。《神农本草经疏》曰:“百脉不利,百病乃生”。经穴未开,经脉不通,不但原处疼痛,“怪”在有的原处不痛,常随经向周围或远端甚至四肢末端窜上或窜下,窜前窜后呈痛、麻、痹感。久则周围进行性肌萎缩、骨质增生,直至累及内脏病变,甚至出现伤瘵即五劳症。常识对骨折、内脏破裂伤才重视,殊不知内暗伤,长期服药,令无端脾胃受累,无辜肝肾受伐,患者惨兮医不悲乎?直至症深,瘀而化毒,毒瘀互结,正气衰败,内瘀已难驱除矣!现医界均是外伤治伤,内病治内,无人从由外入内、内外并治去入手,惜不痛乎?

 

   余禀承先师魏氏振汉伯父祖传闽太医及南少林宗旨,以秘制药水外洗、外敷,内服平阴阳调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因人因时攻补兼施。凡经全身治疗者,至今无一得恶变顽疾。且治疗前后,人体素质判若两人。

   此疗法内外结合,根据体能痛阈值强弱,在患者耐受力的范围内,决定每次治疗的力度。或曰:何不采用无痛疗法。不知痛是机体对瘀血不通反应的信息,治疗时力度的灵活掌握,愈与未愈也是以痛感来判定。适当的疼痛刺激,能激活因瘀致惰的经气。笔者自文革前至今,凡越可提早增加力度者,疗程越短,愈后更好。治疗后期,绝大多数都要求增加力度,有一种没痛就没快的感觉。有的顾虑素体阳盛血热时值夏令难以活血温热药,但不知中草药中活血又平肝,即化瘀又凉血解毒的比比皆是,只是现中草药学教材少提到而已。几十年来,无论何季节。兼夹何疾病,均无因此而出现药热反应和不良后果。

 

                                          林宏

                                      1995年10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