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在就是规律有效就是科学

(2008-08-30 08:23:20)
标签:

健康

《中华传统武医》杂志

        编委寄语——

存在就是规律   有效就是科学

  提纲

一、 传统武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二、 传统武医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三、 继承发扬传统武医的现实意义

四、 传统武医面临的问题

 

一、 传统武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武医,是针对练武造成各类损伤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医学手段和方法的一门学术。由于历来都相传于民间,故又称民间传统武医。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历史长河中,却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绝不亚于伤寒、温病等学术流派的贡献。特别是明朝少林武术的盛行,武医亦迎来有史以来的鼎盛时期。更因明末清初,少林南迁,武僧南下四散,促进少林武术武医散播江南各省,尤其是我省沿海各地,得到后辈传承衣钵并且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而充实提高。

 

    武医所用诸法诸方诸药,均在传统医学范畴,辨病辨证造方遣药均按传统医理药理制衡。但在对经络穴位上致病性的认识,超过传统针灸经的穴位作用。穴伤方等,更显得遣方用药的独具匠心甚至不可思议。在古代没有先进科学仪器设备情况下,对骨科(硬伤科)的贡献,武医尤为突出。而少林武医对软组织伤瘀(软伤科)的辨识,更是在诸派武医中独占鳌头。少林武医对各派武医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

 

所以,传统武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几千年无数代前辈的智慧结晶;是临床实践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是前仆后继勇于开拓的精神产物;是对社会历史进展规律认识的累积充实;是自然规律与社会现实的逼迫使然。

 

    武医文化至今不衰反盛,说明一个道理:不被历史长河湮灭反而兴旺,说明其有生存的价值、意义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需求使然,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使然。

 

二、 传统武医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传统武医之博大,是人类发展的需求和规律形成的。是不同民族、万千生灵智慧的结晶,几乎都受到历史长河的筛淘、洗练而成,是无数实践验证反复推敲改进的精品,所以无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先辈心血的沉淀、人文历史的积甸。现代的我们不但是先人肉体的延续,更是先人文化积甸的产物。所以,光荣不仅属于现代传承者,更属于不留痕迹地将遗产传承下来的前辈先哲。

 

    传统武医之博大,体现于罗织僻陋、法无贵贱、兼容八方。武医在弘扬武术中保驾护航默默地作出贡献。武术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武医呢?不以沽名而钓誉,是以博大;救厄行善,却忍辱不齿,是以博大;仍识今人之不识,是以博大;为今人之不能为,是以博大;其方其法,无奇不有,是以博大;或起沉疴、或拯危绝,令现代医学叹为观止,是以博大;有违常规,不同常理,看似悖谬,却是正治,是以博大;所用药草,各地就取,性之精,效之奇,匪夷所思,是以博大;整体辩治,内外经融会,内外治贯通,是以博大;因果标本,正反虚实,动态观念,是以博大;宁违人情,不悖病情,因势利导,源变同治,是以博大。既有精义,又有精效,古朴之妙,顺应自然,是以曰精深;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千方万药,故曰异彩纷呈。

 

概言之,传统武医内涵之优势有:

    1、兼容性:传统文化相互之间的兼容,包括各国家、民族,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2、取长性:谦习众长,壮大自己;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3、客观性:对现象过程的归纳总结,对现实结果的有效验证;

    4、自然性:尊重客观,顺应规律,不以人的意志改变自然。

 

三、 继承发扬传统武医的现实意义

    传统武医是传统中医学分支之一。所有的理念、原则、疗法、方药,无不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辨病辩治。在现代医学临床发现愈来愈多的疑难症属瘀血型的今天,在西方医学重新重视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的今天,挖掘整理以及弘扬传统武医擅长的内外各法的活血化瘀,以及瘀变同治的研讨和开发,就不但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

 

    以少林为代表的武医,历来武术与武医并重。集健体强身、预防治疗康复诸医学综合目的为一身,顺应自然的方与法,无不透析出传统医学的科学性适用性的现实意义。

 

    其意义不但是在医学领域。传统武医作为传统文化的奇葩之一,其发展壮大缘由于:靠仁慈博爱的精神修心养性;靠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奋发;靠首吃螃蟹的勇气大胆开创;靠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总结;靠历史责任感的鞭策坚持不怠;靠不屈不挠、百折不弯的毅力契而不舍;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踏实拓进。所以,我们不但继承学术,更在于传承中华民族探索精神的精髓与精魂。

 

四、 传统武医面临的问题

    1、概念的误读:认为传统的就是非现代的、过时的、不科学的、是已被历史淘汰的。若综合运用现代医学的任何器械或方法,就是变味盗用,是非法的。传统医学不能登上现代医学的大雅之堂!

 

    2、濒临灭绝:传人不再传,愤而弃之;政策约束,狭缝中生存,畸形下喘息,也造成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质疑和不信任感;

 

    3、求全责备:许多疾病现代医学仍然无法识别、无法诊治,能被传统医学治好的,无非是‘不是病’的病,而若稍微有差错,责难之声纷至沓来;

 

    4、鱼龙混杂:不少人将传统医学作为招摇撞骗的幌子,故而被政府、医学理论界一刀切。难道现代医学里就没有渣宰了吗?就没有伪科学了吗?现代医学误诊误治的例子难道会少吗?因噎废食,行吗?

    5、任重道远:武医辩治理念和方法,需要现代医学的介入去研究开发,才有可能取得质的飞跃。但是大量的临床资料,仍需作踏踏实实的艰苦探索和验证。

 

    至今武医仍然处于最下层的社会地位,如被讥讽为走江湖卖膏药的,民间土医,九流三教下三滥之属等等。导致不少高人不敢为伤医,因为一替病人治伤,有失堂堂大医的面子、资格,那是江湖郎中骗子所为,非我正规医生教授所为。相信土医就是相信伪科学的愚昧的大傻瓜,等等。所以,特别是近几年,在打击非法行医的制裁下,传统武医首当其冲。本就几近式微的传统武医,更如雪上加霜,濒临灭绝。武学兴盛的今天,武医至今仍未被与武术提到相对等的齐头并举的地位。多少学武练武的,不但身体落下终身残疾,反而比没练武的体质不如。我们去武校体校军事院校看看,到武警公安部队看看,运动员当兵的,我们的子弟多少是在忍受着伤痛坚持着!!!现代医学只知道消炎止痛,他们落下后遗症后,谁为他们埋单?是他们自己和家长找各地民间的武医们解决。这种现象符合社会发展的逻辑、符合历史进步的拍子、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吗?现代医学科学对软伤及其后遗症几乎无法诊治,却又对武医的贡献横加指责,这不咄咄怪事吗?打压传统医学,是明智的现代医学所为的吗?

 

    对武医人格上的轻蔑,技术上的不齿,政府部门的制约,种种围剿,令传统武医步履维艰。然而,各地武医都有不菲的‘政绩’,那就是他们大多数能医治大医院不认识的病、治不好的病。这就是为什么传统武医学在再恶劣的环境中也会生存到今天,就因为有民间社会这一广袤的土壤。人为的门槛,并没有阻止其前进的步伐,说明其生命力的强大。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内外两方面:在社会没被重视,在学术没被承认,不允许应用与现代西医相结合(连正规中医也不行)的方法,等等,这是外界的环境;而界内共同的不足却是:绝大多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论总结和提升不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不够,各门派闭关自守,互相交流不够,这种种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所以至今难登大雅之堂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正因为政府、学术界、还是民间,对各类损伤的辩治法没有统一规范的诊治原则,才有空子让不学无术的骗子在社会上害人。西医也没有因为现代仪器误诊率达到40%而废除之。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我们都不能求全责备,都是既对传统文化亦对人文进步的亵渎。我们的任务是要做强自身,精研所传,填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和空白,让事实说话,让社会承认,让口碑留在人间。

 

    每代武医都有进步发展,以为传统就不必或不许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都是愚昧无知、蛮横无理的。社会的需要,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国际惯例、西医标准,以他们衡量的方法,符合传统医学的模式吗?如此张冠李戴,是不作为还是怕作为还是根本不懂得作为呢?有其科学性、适应性、标准性,但明显的弊病就在于他的机械性、概念的僵化性。现代医学之局限性、机械性、人为性、短效性,这种种弊病,传统医学与之就有极强的互补性。所以,相信通过海内外中华武医的共同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医学---“伤瘀变病学”,能早日为21世纪人类医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