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青海】西宁街拍

标签:
故乡街拍 |
分类: 锦绣中华 |
这座位于西大街上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建筑是建于1955年的青海人民剧院,是西宁如今所剩不多的一座上世纪50年代苏式风格的建筑,据说也是青海省最早的一座正规意义上的剧院,建筑上面的六个大字“青海人民剧院”是曾经在青海生活工作多年的原中央美院副院长朱乃正大师的手迹。遗憾的是据说因城市改造建设以及商业区规划的需要,这座不起眼但承载了青海人民五十多年感情的老建筑即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难怪有人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却少有五十年的建筑,按这样说这座老西宁城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老建筑到了被拆除的时候一点都不奇怪了
多民族聚居的西宁,除了上次提到的穆斯林朋友外,还有大量的藏族同胞
西宁地道的老酸奶,非常好吃,如今西宁有很多大企业生产的老酸奶,味道都还不错,不过还是没有坐到街头吃小摊主自己家做的这种老酸奶的那种感觉和味道
水井巷,位于西宁最繁华的西门口,因曾经老西宁城内一口水井而得名,记忆中小时候水井巷就是一个繁华热闹的集贸市场,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条小吃特色街,如今随着青海旅游业的兴旺这里也变成了一条集藏饰、当地特产为主风味小吃并存的特色一条街,成为外地游客在西宁必去的地方之一,而水井巷也早已超越了它作为街名存在的意义,在许多老百姓眼里它已经成为繁华集市的代名词,据说在青海多个县城都有水井巷,我知道的就有一个,都是当地最繁华的集贸街市
西宁是个移民城市,除了真正的老西宁人、前面提到的几个少数民族外,还有当年从内地援建西北的外地人在这里扎根生活的人们,各种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西宁独特的城市文化。漫步西宁街头,除了极具民族特色穆斯林、藏族等的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外,也不乏现代时尚的一面
我家老大从来对我从严管理,走在街上从来不敢明目张胆的对各路美女多看几眼,除了苦了我的一片爱美之心外,长此以往还导致我偷拍街头的美女时总是手抖,即使老大远在千里之外我有夫在外妻命有所不受的便利,可我还是将家乡的时尚美女拍得如此朦胧,看来做贼心虚说的一点都没错
省府大门口,那天门口聚集了很多人,路过时才知道是上访的群众,有几个警察维持秩序但很不友好,双方气氛紧张,其中一个警察怒冲冲的说你们这样聚众上访就是违法,唉...
西大街上的三棵榆树,据说是清朝康熙年间所种植,距今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家乡已经被视为神树。青海方言里将榆树发音为“余富”,取谐音榆树乃盈余富裕之意。旁边的建筑建设时也没有丝毫损伤这三棵榆树,而是预留了主要树干延伸的区域,如今看上去树干直接延伸到楼体里面
老西宁城墙很早就被拆除了,只有曾经的南城墙如今还留有一小段,看上去只是一个小土包而已,如果没有人介绍根本无法把它跟曾经的城墙联系在一起,更多的只有从父亲他们的童年记忆中听得一些有关老城墙的点滴,这次回家意外看到新修的北门拱辰门的城门楼,我们的国家一边大肆拆除老建筑一边又大建仿古建筑的事情到处都有从未停息
小巷子里的馍馍铺,大花卷刚刚蒸熟,有很多年没吃过这种花卷了
街头卖酿皮的小摊,酿皮是西宁的传统小吃,最有名的非莫家街的马忠酿皮所属,不过最有名的不见得就是最好吃的,至少我觉得莫家路(不是莫家街)的拜家酿皮更好吃,这次回去表哥带我吃了中华巷的一家酿皮也很好吃,小店叫啥名还真给忘了,据说这一家小店现在特别火,那天下午三点多去吃,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