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小说——《蓦然回首》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 治藏必先治康

(2010-10-22 18:53:04)
标签:

杂谈

作者:木原音濑
书名:暮然回首
本文章出自蓦然回首 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 治藏必先治康

连接网址(请供参考):

http://www.173.hk/18245-21574570.html

 

蓦然回首 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 治藏必先治康


    “想当年,我在湖北张之洞张大人门下做事,跟随老师吴殿英编练新军,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现代军事真谛。”听了陈儒生说的话,马德文知道,当年作为大清国武举人的陈儒生,并没有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而是拜在一位叫吴殿英的新军监操官门下,当了一位普通的随员。据陈儒生给马德文讲,老师吴殿英不但是一位亲民厚民的仁慈之官,更是位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的有识之士。他曾东渡日本,考察邻国的军事建设,回国后便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新军。那时候的中国军界,为了一雪甲午战败之辱,各地都兴起编练新军的热潮。

    陈儒生仰坐在竹椅上,说:“一日,我与老师喝茶聊天,吴先生曾向我问及边疆事务。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先生实在令人敬佩,大清国都这样了,还身在内地心系边陲。我简单地将当时藏区的变故和外强的入侵干涉给老师讲述了一二。吴先生耐心听完后,站立起身,远眺长江,感叹道:“墨涵啊,江孜血战之时,令尊率领各族部属不畏强敌,与英国人血战到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为我中华军人学习之楷模。正如你之前所说的,自古以来,要治理好西藏的事务,就要先治理好康区的事务,也就是有一个稳定不乱的嘉绒山谷。前人也说过:‘治藏必先治康’。

    “说到这里,吴先生将桌上的围棋棋子拿出几枚,他将三枚排成上中下,指着说:‘现如今,康区的军队大致分为三类,一便是大清国驻扎于此的川军,即为以前的八旗绿营士兵。二类便是金沙江沿岸西藏噶厦政府的地方军队,名为藏军。三便是各地藏族土司官寨中的嘉绒康巴土兵。听了你刚才的叙述,可以看出第一类的大清士兵皆为召募的川人,同现今各地的八旗士兵一样,文化底子薄,身体素质差,平素缺少操练,军纪松弛。他们在平原山地作战还能应付,可真的要上了高原,形同枯叶残花,战斗能力大打折扣。西藏的藏军,人虽健壮骠悍,但是军队体制陈旧腐败,游离散漫,武器装备落后,指挥官大都是吃喝玩乐的贵族子弟,且野性十足不听使唤,遇到装备先进的外国列强不堪一击。嘉绒山谷中的土兵,沿袭了八旗制度,各个官寨都设置了屯兵制度,人人具有尚武精神。不但能征善战,又熟悉当地文人地理气候,历来受政府的指挥调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占齐了。不过,现今他们却因为各地土司之间的矛盾,深陷于群体械斗和争执之中,大材小用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猛地一颤,心中想:‘吴先生可谓是当今华夏军界的奇才啊,他没有去过咱嘉绒山谷,没有亲眼见过咱威风八面的嘉绒土兵,只听了我的一些介绍,便可将边疆事务分析得如此透彻,不简单啊!”

    陈儒生拨亮了下灯芯,呷了口热茶,说:“的确,咱山谷中的嘉绒康巴人世能征善战的群体,自打乾隆年间伊始,朝廷各大小战事皆有嘉绒土兵参加。从后藏抗击廓尔喀入侵,到平定甘肃回乱和剿灭台湾匪患,直到道光年间的‘虎军’远征浙江以及血战江孜城堡,咱大清半壁江山都凝聚着藏族同胞的鲜血。先祖自打道光年间远征宁波后,便看到这一点,他觉得巩固屯兵制度才是最重要的。当年家父在百日维新之时,还通过维新志士刘光第向光绪帝上过一道奏则,恳请建立一支由嘉绒土兵为主的新军,用以巩固边防。毕竟这些人都是八旗绿营将士之后,皆为华夏子弟,遗憾的是直到老人家战死之时,也没有信息。”

    陈儒生替一旁听得入迷的马德文续了茶水,说:“德文,当时吴先生对我说,边疆事务不容小视,如同人的后背须得防范,否则会遭受腹背受敌的危险。现在很多人重视沿海建军,却无视内地军务,这乃大忌。要知道,神州幅员辽阔,内陆延伸漫长,不重视西北防务的话,即便拥有再好的海军也无济于事。西藏地势峻高,位置重要,要是有人在此地建立了桥头堡阵地,无疑是将四川盆地乃至云南贵州湖北这些西南地区暴露于敌人的枪口之下。俗话说‘抵御外辱,必选良将;抗击入侵,须募好兵。’假使将嘉绒山谷中的土兵召募起来,集中训练,配备先进的武器,边疆之事就好办多了。可惜啊,现今大清军队派系林立,无人可做这亏本赔钱的买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