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 之一、家乡常州历史源起 之二、 吴、庄联姻和复杂的人名

标签:
杂谈 |
一、
我家是江苏常州人,而常州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上文脉之盛早有记载。最著名的“淹城”三千年来阅尽了历史沧桑……。
晚清时我家虽祖籍常州却曾有三代人在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下做官、生活、学习。是辛亥革命成功后,于上世纪的1913年从湖北来北京定居,直到现在。
从小就知道祖父吴瀛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文章、书画名重当时。二十岁出头即任民国时期的北京市政府坐办,相当于秘书长,是坐在市政府办公,处理日常具体事务的行政官员,主管着退位逊帝溥仪所住的清宫。后来正是由他亲自起草了最早接收点查清宫的报告呈段祺瑞,并由段批示“可,如拟办。”使他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清宫”何等了得的所在!“故宫”何等显赫的所在!为什么吴瀛二十多岁就能做到虽然不高却如此重要的职位,则并不了然。只是在近年我才弄懂,按现在说法,他属于革命功臣后代。他能有这个机会,是源于江苏常州系的一批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与文化进程中的事业延续。绝非我吴氏家族一己之功。
http://s11/middle/4e0ed899h92a7ac30540a&690之一、家乡常州历史源起
吴瀛与夫人周琴绮
此刻,我的一位长辈姻亲,清朝著名画家汤贻汾的后代,汤祚永先生站出来为我解围。他说“祖光表哥,凤霞表嫂本属天上神仙眷侣,生前由于历史原因聚少离多,受尽苦难。欢欢这幅对联用意良深,是他吴家的浪漫风格,十分贴切,不必责备。
也正是那次以后,我与这位汤前辈建立了联系,他是位饱学之士,尤其对明清以来的常州家乡人文历史考据研究颇深。正是他最早告诉我,祖父吴瀛的祖父,也就是我的高祖父吴殿英曾是推翻清朝的湖北新军创建人之一,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昔日上司。此事证据可在《张之洞全集》里查到。
据史载,吴殿英早年是在浙江平湖、钱塘一带任职并以办学出名。后来为什么会从浙江调到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下做官?离不开一个人的关系。又是汤先生最早告诉我,此人就是家乡常州乡贤,民国诸葛——赵凤昌先生。
二、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九岁的1962年,恰好碰上庚寅虎年春节前。爸爸祖光先生照例要把我家四合院的北房客厅挂的字画换一堂新的。
我当然成了爸爸的小帮手,跟他一起打开十几个大樟木箱子,将里面的古董字画挑来挑去,我至今清楚的记得爸爸选了一幅大约有两米长的书法,当中只有一个大字,此字最后一笔直垂下来,黑白相间,足有一米半长,甚有气派。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字?爸爸答道“虎字,这一笔是虎尾巴。今年是虎年,就挂这虎字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妈妈新凤霞那时正是三十出头年纪,穿着紫绒的夹袄,站在一旁看着我们父子微笑。那时我就想,妈妈怎么这么好看。弄得我如今见到美女就想多看两眼,比较一下是否比我妈妈漂亮,但似乎很少看到。
再说那张非常有气势的虎字大书法就挂在我家客厅的正中了。并且成为到我家拜年的一批又一批客人必问的话题。我爸爸更是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向每位客人介绍这幅书法的作者,他的舅公也系常州籍的清末名臣庄蕴宽。
近年来,我正是由庄蕴宽的孙女庄宜、庄研两位表姑和庄家女婿汤祚永先生的指导下才弄清楚,我高祖父吴殿英在湖北新军任职时,因支持革命党被革职,曾祖父吴稚英也受株连,两人相继去世得早。1913年曾祖母庄还女士带着二十二岁的祖父吴瀛来到北京,投奔做都肃政使的弟弟庄蕴宽和吴殿英老部下,后来任大总统的黎元洪。
1917年,我爸爸吴祖光,小名韶韶就出生在庄家,舅公庄蕴宽还专门为他作过一首诗“韶歌清澈又铃园,此是新声雏凤缘,寄取初三天上月,一弯眉似我参禅。”妙的是竟然预告了爸爸后来娶了我妈妈新凤霞。加之爸爸没见过曾祖父,是曾祖母庄还从小带大,所以他跟庄家感情很深。
1917年,吴稚英过世后,庄还率子女来北京。中间坐者为庄还女士,后站立者从右至左为:三子吴瀛,大女儿吴琴清,儿子吴稼农和五子吴曼公。
据爸爸讲,曾祖母庄还也是位常州才女,能诗善画,曾祖父吴稚英去世后,家里由她主事,甚有威严。祖父吴瀛毕其一生都对母亲恭恭敬敬,极尽孝道。只有我爸爸吴祖光敢在她面前调皮,但她对爸爸小时背诵唐诗宋词要求甚严,爸爸稍不听话,立即被她家法管教。曾祖母晚年信佛,至死手捻佛珠,说是为儿孙修功德。看来我还算出息,那是曾祖母庄还修来的。我至今藏有爸爸传给我的四幅曾祖母的国画遗作。
http://s11/middle/4e0ed899t75420f1f7dd5&690之一、家乡常州历史源起
爸爸还多次提到家乡常州有位竹君先生,跟我家关系极好,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功劳显赫,帮了孙中山、黄兴很多忙。我的高祖吴殿英,曾祖吴稚英,都是竹君先生请去湖北工作,训练新军的。
可笑的是我分不清什么是高祖,曾祖,直到长大以后,还以为吴殿英,吴稚英是一个人。把祖先的辈份都弄错了。我甚至把曾祖父吴稚英夫人(我的曾祖母)庄还女士说成是我高祖父吴殿英的夫人。变成了老公公娶儿媳妇,实在是对先祖的不孝,荒唐透顶。
但这也不能全怪我,因为旧时的人物名字太多,有名,有字、有号、有别名。现代人真是搞不清。又是在汤先生不厌其烦地指导下,亲自为我在常州图书馆考证光绪年间家谱,才弄清楚,我高祖父实际上叫吴佑孙,字殿英。我曾祖父叫吴琳,字稚英。
再有一个大误会,我从小仰慕的竹君先生正是汤先生向我介绍的赵凤昌先生,竹君原来是他的字。他的堂号称“惜阴堂”所以人称“惜阴主人”。
而曾舅公庄蕴宽也有字,称思缄。因家中排行为三,也称缄三先生。
开篇先把名字说清,否则会让读者诸公也搞不清谁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