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早期开始丹佛模式(ESDM)2——ESDM课程
(2013-07-18 11:30:43)
标签:
esdm丹佛模式课程跨学科方法系统地泛化 |
分类: 早期开始丹佛模式(ESDM) |
读书笔记:
ESDM大纲
(一)在社会情境下的语言发展
(二)逐步建立复杂的行为
(三)本干预的一个跨学科途径
(四)系统性的个别化
本节关于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 任何一种孤独症的早期干预方法,其对服务对象即孤独症的认识决定了教学内容。
可以参阅:《成套的教学大纲或课程》- http://t.cn/zTV976X;汇集了国内的大多数课程或纲要。供参考。
【复习】: 在ESDM中,理解孤独症是发育的破坏(disruption),这种破坏影响了所有的发育领域。
【认识决定行动】: 这种发育的定位构成作者理解这种障碍损害的基础,构成课程治疗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也导致使用范围广泛的干预技术。
【ESDM课程】 包括在《ESDM 课程核对表和项目描述》(ESDM Curriculum Checklist and Item Descriptions)。 以附录A的形式,附在本书后面。——“核对表”部分,已经翻译成中文。“项目描述”,翻译了部分。 按照所有领域的发育顺序,列举特定的技能。 领域包括:理解性沟通、表达性沟通、相互注意、模仿、社会技能、游戏技能、认知技能、精细运动技能、粗大运动技能和自理技能。 重点领域:模仿、非言语沟通(包括相互注意)、言语沟通、社会发育(包括情感分享)以及游戏。
|
|||
如何使用ESDM课程核对表:
l
l
l
|
|||
(一) 在社会情境下的语言发展
Language development within a social context |
在ESDM被使用的语言干预方法的理论基础: 来自沟通发展的科学,而非来自行为分析的科学。 认为:口头语言(verbal language)的发展来自于非口语的社会-沟通行为和因素发展(phoenmic development)。 参见:Bruner,1975[1];Bates & Dick,2002[2];Fergus,Menn, & Stoel-Gammon, 1992[3];Tomasello,1992)[4]。 指出:口语和非口语沟通都协调人的活动,使得参与者分享他们内部的活动,包括:意图、渴望、兴趣、想法和感受。 |
|
|
在ESDM中做法:
l
l
l
l
l |
从人的角度来说,能够提供大量学习机会的,应是父母或亲密接触的其他护理者。 所以应采用的是:自然情境的教学,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 |
||
(二) 逐步建立复杂的行为
Building up complex behaviors |
在孤独症的婴儿和学步儿童中似乎最受到影响的发展技能涉及到更加复杂的技能,包括:相互注意、模仿、语言和象征性游戏(symbolic play)——作者提出假设:这些要求具有加工作用的神经网络和大量的脑连结作为支持。 再次强调:通过体验(经历)复杂活动,提供大量刺激,才能够在不同脑区建立连结。 |
|
|
在ESDM中的做法:
n
n
n |
这些步骤,参与第四章。 估计一般父母或其他护理者从来没有不想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到底在教孩子什么,就那样带着——自然就好。 |
||
(三) 本干预中的跨学科方法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underlies the intervention |
为什么要跨学科? 答案:孤独症是一种涉及多种缺陷的障碍,有研究为证:Goodman,1989[6];Happe,Ronald,& Plomin,2006[7];Rogers,1998[8])。 ——其实在孤独症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应有数量众多的研究揭示了其缺陷的多样性。临床(医学)和一线(教育)的从业者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吧:难以找出两个表现完全一样的Autism人士,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完全一样。最近有研究指出,男女患Autism也有别!
ESDM的项目来自:
l
l
l
l
l
l
l
完成这项任务的专家(Professional):
l
l
l
l |
孤独症曾经被分类为:广泛性发育障碍; 而将来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根据美国DSM-Ⅴ),强调: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和行为兴趣或活动的狭窄、重复模式。 无论哪一种干预方法,其服务的对象说到底都是人,而从人的心理或心理功能来说,无论用什么术语,都是要概况这些心理或功能而已。 |
|
发展和临床 心理学家 |
提供:
l
l |
在中国大陆,各种“ist”还不完备(数量和质量、种类)的情况下,每一位从业者都应该“跨学科”学习,成为“全能”选手。 在2013年常州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管理培训班上,江津向阳儿童培训中心的方武老师,强调一个人要精通掌握一门学科,至少要历经20年的时间,还有拜访名师系统学习。 |
|
应用行为分析师 |
提供:
l
l |
||
儿童早期特殊教师 |
擅长:
l
l
l
l |
||
言语-语言病理学家 (S-LPs) |
提供:
l
l |
||
职业治疗师 (OTs) |
提供:
l
l
l |
||
儿科医生 Pediatrics |
提供:
l |
似乎也应该有“精神科”医生,处理相应的精神症状或状态。 |
|
在ESDM中的做法: 跨学科小组为每个孩子提供监督和咨询,负责制定干预计划和监控进度。
两种形式: 主要由父母实施或1:1的教学:某个主要的治疗师提供服务,与父母,通常还有治疗助理一起工作。 这种“通才”(多面手)服务模式(参见:Schopler,Mesibov,& Hearsey,1995[9])的好处:能够保证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方法的一致性,并且花费少。 “通才”也要向父母示范需要做什么:强调儿童所有的需要。
学龄前小组的场所:教师完成“通才”的作用, 并且可以向跨学科小组咨询。 |
原来米国,也有“通才”服务啊! |
||
(四) 系统性的个别化
Systemic individualizaition |
在ESDM中有四个主要方法完成泛化:
1、
2、
3、
4、 |
前三者在下一节“教学程序”中进行讨论。 最后一条,见第六章。 |
参考文献:
[1]Bruner, J.(1975) .The ontogenesis of speech act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 1-19.——《语言的个体发生》,发表在《儿童语言》杂志。
[2]Bates, E., & Dick, F.(2002).Language, ges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brain.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40, 293-310.——《语言、肢体动作与脑发育》,发表在《发育心理生物学》杂志。
[3]Fergus, C.A., Menn,L., & Stoel-Gammon, C. (1992).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s, research, implications. Bartimore, MD: York Press.——《语音发展:模式、研究、意义》,是一本著作。
[4]Tomasello, M. (1992). The social bas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Social Development, 1,67-87.——《语言获得的社会基础》,发表在《社会性发育》杂志。
[5]Bates, E., (1976). Language and context: The acquisition of pragmatic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语言与情境:语用的获得》,是一本著作。
[6]Goodman,R. (1989). Infantile autism: A syndrome of multiple primary deficit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19, 409-424.——《婴儿孤独症:多种重要缺陷的一种综合症》,发表在《孤独症与发育障碍》杂志。
[7]Happe, F., Ronald, A., & Plomin, R. (2006). Time to give up on a single explanation for autism. Nature Neurosocience, 9(10), 1218-1220.——《是该放弃孤独症单一解释的时候了》,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
[8]Rogers, S.J. (1998). Neuropshchology of autism in young childre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Reviews, 4(3), 104-112.——《年幼孤独症儿童的神经心理学与它在早期干预的意义》,发表在《精神发育迟缓与发展障碍研究动态》杂志。
[9]Schopler, E., Mesibov, G.B., & Hearsey, R.B., (1995). Structured teaching in the TEACCH system. In E.S chopler & G.B. Mesibov(Ed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in autism.(pp.243-268). New York: Plenum Press.——《TEACCH系统中的结构化教学》,来自《孤独症的学习与认知》,是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