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类型、教学与评估
一、课程设置类型: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侵入式和分离式两大类型:
侵入式教学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强调职业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充分的考虑。侵入式教学强调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文化素养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有广泛就业途径并能根据社会需要转换职业提供方便。侵入式教学将职业教育的意识、知识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以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为例。
数学教学中强调各种数字概念,如年龄、重量、高度、尺寸大小、门牌号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这些与职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增加职业知识能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的,如价格的换算、工作报酬与工作量的计算等。这样,学生就会将数学知识的日常使用和学院型的探讨结合起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语文教学强调学习活生生的语言,在交往中使用语言,运用社会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侵入式教学中,创造模拟情景,如到银行取(存)钱、讨论问题、谈判等,掌握诸如劝说、解释、争辩等常见的语言运用技巧。除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还让学生熟悉各种体态语言。
分离式的课程设置是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分开,以不同的形式专设职业教育课程。
分离式课程设置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方式:(1)
在普通班安排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2)建立不同专业的职业培训班,单独开设与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3)安排单元时间从事职业训练,例如工厂实习劳动、见习等。分离式课程设置适用于短期的职业培训,在训练职业性的技能技巧方面容易受到明显效果。
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浸入式与分离式相结合。对较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偏重于浸入式课程设置,强调拓宽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对一些短、平、快的职业训练班,则偏重于采用分离式课程设置的方法。
二、教育形式和方法
(一)资源教学(社区性资源教学)
出发点是充分利用社区的职业教育人才,邀请不同专业的有职业经验的家长、技术型的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介绍各种职业的发展、社会价值与需求,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上各种行业的了解,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
(二)情境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是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培养职业意识和增长才干。这些职业教学的情境有多种形式,如组织辩论,社会剧表演,可扮演售票员、电话员、秘书、出租汽车司机、售货员等多种角色。情境教学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年龄特征有不同的安排。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很有帮助。
(三)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也称专题教学,这是浸入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弱智儿童的职业教育中,多采用这种形式。单元教学的特点是把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语文、数学、音乐、手工等)和职业教育、生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内在联系、循序渐进的教学单元,全面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生活能力,并掌握一定的从事职业劳动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价格、工资、工作时间这些概念,在健康教育中引入人身安全、劳动保险等概念,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广告、通知等应用文的内容。
(四)活动中心
是特殊儿童与青少年利用这种场所进行自我教育。儿童活动中心可由学校安排,也可由社会安排。活动中心有不同的兴趣活动小组,为特殊儿童提供自我实践的机会,特殊儿童与青少年可以充分利用平常所学的知识来从事某项活动,发展职业意识和增长从事职业性劳动的实际能力。
(五)业余教育
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的教育形式。它适用于毕业后的学生和成人,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受教育的对象多是在职的工作人员,教育时间一般安排在夜间和假日来进行。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全日制教育、半工半读、业余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三大部分。残疾人的业余教育可通过夜校、教育辅导站、成人教育学校、电视教学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有偿或无偿的社会服务。在特殊教育中,也可以利用业余教育来转换工作,重新就业,提高特殊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此外,通过业余教育可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增加社会的参与性,并能发展只能喝增强体质。例如,残疾人业余的问题比赛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职业教育的评估
教育评估即通过收集信息,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育的结果与实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是多方面的,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社会评估与行政评估相结合、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特殊儿童职业教育主要的评估指标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包括职业意识、就业能力、实际收入、社会效益的评估)、教育机构的规模、课程设置、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