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009-10-31 20:18:57)
标签:
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学教育学基础教师教育研究基本方法教育 |
分类: 教育学原理 |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如何进行调查
调查是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书面的问卷调查、实地的访谈、座谈等具体方法。
问卷调查是采用书面的形式了解某一问题的方法,它的过程是根据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主题,设计问卷,组织实施。
访谈是按调查提纲个别进行的一问一答的谈话,这种方法有时规定访谈内容,有时采用开放结构,围绕一个问题由被访谈者回答,访者再根据回答情况的调查需要追问,但不可分散中心主题,跑题漫谈。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较之于访谈,了解情况较有普遍性。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特点,座谈的对象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同质性。
教师要进行调查要注意设计调查工具,包括问卷设计和访谈、座谈提纲的拟定。
一份规范的调查问卷在内容结构上由导语、个人基本情况、问题和结束语四部分组成。
导语是整个问卷的开头部分,其作用是告诉调查对象研究的意图与用途,更重要的是要交代清楚如何填写问卷,以避免误解带来的差错。
个人基本情况是问卷调查上要求填写的,所填项目主要有性别、年龄、班级等,这部分要求填写的项目一般都是在研究中涉及到的必需的变量。
问题是问卷的主体,是调查指标的具体化。问题有表达和呈现形式上有三类,即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和半封闭式问题。
结束语,在问卷最后,要有致谢之类的话作为结束语
对于访谈和座谈提纲的拟定,没有一定格式,只要求教师在访和座谈前用书面形式把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列出来,供访谈和座谈时参考使用。但有时不一定完全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尤其是要善于根据实际调整问题,捕捉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如何进行观察
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在实际中,教师可以进行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参加观察对象的活动而达到目的,即参与式观察。
为了通过观察记录研究过程和资料分析效果变化,在观察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两种方式:
1.结构性观察。即事先经过设计,规定好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采用观察工具,在观察中填写观察量表等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可用来进行定量分析,故又叫定量观察。
学会设计观察师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把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其次要根据记录方法设计不同的观察量表。记录目标行为的方法有:时间记录、频次记录和等级评价记录。
2.非结构性观察。观察没有既定不变的观察提纲和量表,只有一个观察思路,记录也不要求规定的工具,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还可以观察对象的表现及当时的情境做具体描述。由于不追求量的确定,所以又被除数称为定性观察。
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必要时要写备忘录、观后感、初步分析等,把观察的资料梳理清楚,把文字记录和观察量表整理在一起。尤其是对观察过程中所思、所感、所悟的想法,更应及时整理。
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首先要研究者选择真实的、且能充分说明和反映问题及其思考价值的人和事,在对个案进行分析时,应尽可能消除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偏见,避免个人化情感与情绪的影响。
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
1.文献资料的收集。行动一定要受到思想的理性支配,这就要重视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和学习。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通过下列途径:(1)阅读有关著作;(2)浏览新的期刊;(3)利用工具书;(4)剪报和卡片;(5)使用检索工具。
2.实际资料的收集。除了收集文献资料,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更应当重视收集实际资料。一个真正的有研究素养的教师,应当站得高、落得实,即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掌握基本的理论文献,看问题有新视角和思想;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有价值的实际资料,并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收集身边的资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发现、感悟、思考、总结和积累各种实际资料。
五、如何表达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的表达是在真正意义上对教师研究及其结果的反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思辨性“科研论文”,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技能与技巧问题,而是对教师行动研究过程和效果的记录、呈现。
1.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报告)。是把教师对某一个问题的调查、尝试实践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归纳起来,获得理性认识的表达方式。由这样几部分组成:(1)问题的提出: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为什么要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2)研究内容与方法:说明对象怎么选择,内容有哪些方面,应用什么手段,资料怎样收集和处理;(3)结果与分析;(4)结论与思考: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结论和解释,并对后续要研究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考虑。
2.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是教师在实践与研究中亲身经历、尝试和思考过的认识与思想。教师研究结果表达的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在表达时,要注意对基本经验的概括,但又不是简单的议论和阐发,而是要把经验概括与典型事例结合起来,用具体事例另以说明。
3.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案例非常适合于教师对研究结果的表达,因为它通过对具体事件生动、真实的描述,直观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过程,能把读者带到研究者曾经的研究现场,使读者对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获得直接和直观的了解与理解。在案例表达时,应有明确的主题,突现所要反映的问题,准确说明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并穿插研究者自己的思考、分析和议论,让读者能感受案例渗透了研究者的真实情感和对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