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学基础——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2009-10-30 19:00:00)
标签:

孤独症

自闭症

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

教育思潮

宏观演变

教育

分类: 教育学原理

一、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是二战后相继出现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是二战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航标。

《学会生存》提出的背景、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看,它力图解决战后教育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相适应的问题,力图解决当代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强调早期教育,确定终身教育的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担负起传授年轻一代在当代社会激烈变化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方面解决了教育与物质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进步。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且一些新的社会因素,使得新的社会问题产生,主要是在社会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这使得各国学者再次思考,“学会关心”这样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出现了,成为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是继“学会生存”后,教育观念、伦理观念和教育发展方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与更新。

(一)针对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相对薄弱的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新构想。

(二)针对社会的进步与个人个性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学会关心》建议推行一种进行以下重点转移的新的教育体系,即“从促进教育的统一性转变为促进教育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促进竞争转变到促进合作;从狭隘的民族观点和忠诚转变为全球的观点和忠诚。从强调为私人利益而学习转变到强调为公众利益而学习”。

(三)针对智育与德育脱节问题,提出建议。

(四)针对严重的竞争和高度的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号召“向一个全球社会推进”。

二、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与当代西方广为流行的科学主义和技术统治论不无关系。

教育经济主义取向思潮起源于人力资本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了当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给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为以后世界教育思潮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埋下了伏笔。

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就其当代本源来说,根植于二战后西方社会教育学中的功能论学派和冲突论学派。二者都承认教育的社会价值功能,只不过前者从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出发,后者则从批判现存社会制度出发。但对西方各国教育改革的提示作用客观上是一致的。

三、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推崇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它同时存在着深刻的历史局限和尖锐的现实冲突。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哲学思潮、社会学、文化学等的新理论都对当今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际化教育思潮应运而生。

教育国际化思潮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和尊重各民族及其文明、文化、社会准则和生活方式;(2)认识各国和各民族间日益增大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赖;(3)理解国际团结与合作的必要性;(4)既认识个人、社会集团和国家各自的权利,亦认识相互承担的义务;(5)各级各类教育应具有国际的内容和全球的视野;(6)个人愿意参与解决所属社区、国家和整个世界的问题。

教育国际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为社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二是教育本身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

四、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传统教育,包括部分现代教育从纵坐标体系看,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组成的教育系统,各阶段自成体系。从教育的侧重点来看,阶段性教育重视和强调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对社会教育重视不够,对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配合重视不够。但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空间,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以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终身教育理念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改革成人教育与学校教育并使之一体化的基本指导理论。其要点是:

1.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或原理:连续——整体性。

2.终身教育的方法:首先重视作为教育基础的个人和小组,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小组,而不是课程和教师;其次,要求教育遵循兴趣原理;再次,广泛应用小组学习法;最后,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

3.终身教育的意义:能够推动社会持续高速地发展;能够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能够真正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成为实现社会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