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2009-10-24 19:15:36)
标签:
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学教育学基础教育制度中国现代教育 |
分类: 教育学原理 |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时间 政府 名称 背景 特点影响
1902年 清政府 钦定学堂章程管学大臣张百熙“上仿古制”, 未及施行,即被废止
8月15日 “壬寅学制” 并参照日本的学制 (原因:有维新思想不可靠)
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
1904年 清政府 奏定学堂章程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一个正式实施的
癸卯学制宗旨:“忠君、尊孔、尚公/武/实” 现代学制/标志着
特点:教育年限长,26年封建传统学校的结
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22年 民国 壬戌学制实用主义影响/3段5级 影响深远
“六三三制”
1951年 共和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平等/职教/工农教育 终身教育萌芽
文革:学制要缩短倒退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1995年〈〈教育法〉〉: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时间 社会背景改革内容
1.20世纪80年代,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新技术 四方面(P106):义务教育/职教/
教育体制的弊端(P105)高教自主/分级管理
2. 90年代 改革与发展(P106)
学制改革:
1 适度发展学前教育:从国情出发,稳步发展。/高班→低班/与小教联系与结合
2 切实普及义务教育:问题:法规/投入、资金/不平衡/辍学率/师资
3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综合高中
4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开放
[补充]:
义务教育( compulsory education ):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家、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特性:强制性、普遍性
普及教育(universal education):国家对全体受教育者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
[区别]:1 无强制性 2 对象:儿童、青年、成人 3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普及教育。
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德国新教领袖马丁·路德为了争取人们信仰新教,提倡广设学校,并主张教育机关应用研究应该由公费设立,政府有强迫人民送子弟入学的义务。西方一些教育史家曾称路德为“国民教育之父”。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一般认为,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