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校园浪费现象相当普遍这一问题,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评选出了“校园十大浪费现象”。走进北京大学餐厅,正值就餐高峰,这个离教学区较近的食堂里挤满了同学。许多同学吃完饭来到残食台倾倒食物,餐盘里整个的馒头、整盘的菜常能见到,泔水清运工日运残食近五吨。
看到这个帖子,对大学生的浪费行为深感吃惊。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跨入了成人的行列,已经明白了许多道理,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他们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一路走进大学校门时,面对整个馒头整盘菜被丢弃毫不心疼脸红,说明他们根本没把浪费粮食当回事。或者说,他们以为这些食物值不了几个钱,不算什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我们所有人应该有所反思。
是什么把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成这样了哪,窃以为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的缺失。在以高考升学率为倒向的情况下,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对节俭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放松的趋势。浪费粮食的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小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也很严重,常常不对口味就一扔了之,只不过中小学生的浪费随意性更强。二是有些家长的溺爱。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对缺点往往视而不见,这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和自私,自以为是,从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包括浪费行为。三是社会现象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就餐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到餐馆饭店吃饭的机会日趋增多。而一些成人在用餐上的浪费多多少少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君不见,在一些就餐场所,点了很多菜饭,吃不了,也不打包,白白浪费了,这对还未独立的孩子绝对是个不好的影响。四是盲目攀比。看到别人毫不珍惜地扔,觉得很“潇洒”,不知不觉地跟着学,结果就染上了浪费的毛病。
从评选出来的浪费现象中,决不仅仅是在食物这一项,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浪费,这和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现状形成了巨大的鲜明反差。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农村,还很不富裕,仍有许多人在为生计苦苦挣扎,这不值得有浪费行为的人包括大学生的反思吗?想想,日浪费剩饭五吨,那是多少人的一顿饭啊,就白白地做了泔水。这个问题的出现,恰恰说明教育在社会公德方面是不成功的,在社会导向上是有问题的。所以说,事情虽然出在大学生身上,根子却在成年人上。
虽然许多大学生的浪费是无意识的,也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警觉和重视。试想,一个食堂一天就倒掉剩饭5吨,那么全国哪,决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是人多资源少的国家,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勤俭节约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而应该当作基本国策来抓,从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做起。要教育所有的人,正确认识和看待国情,树立起浪费可耻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社会公德,从自身做起,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做一个勤俭节约、维护社会公德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