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各层级的素质要求

(2007-12-06 20:39:37)
标签:

产经/公司

 2007年12月6日于天津 张巨峰

 

    企业像一棵树,高层领导是树根部分,给企业思想、目标、理念的养分;中层干部是树干部分,承上启下,为企业运送养分,把高层领导的思想、目标、理念传递到基层,同时将基层感受反馈到高层;基层是树叶、花果,进行光和作用合成能量并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各个层级的作用不同,对任职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一些对企业高、中、基各层级员工素质要求的论述。

    西方某理论认为,企业各级员工应该具备概念、人际关系、技术三方面的素质。概念素质就是能将某些事物概念化的能力,如亚马逊的“网络书店”、E-BAY的网络交易平台等;人际关系素质就是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包括与组织内部人员和组织外部人员关系;技术素质就是在某方面具备一定技能、技巧,如演讲技巧、时间管理技巧、设备使用技能等。并且认为,越是企业的高层,概念素质所占的比重越大,技术的素质占的比重越小;越是企业的基层,技术的素质所占的比重越大,概念的素质要占的比重越小。

    日本人把企业人员分为通才、专才、干才三个层级。通才就是什么都懂的人,企业高层领导应该是通才;专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如财务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企业中层领导应该是专才;干才是只要给他布置好任务,就能很好完成的人,企业的基层员工应该是干才。

    不论是西方人的“概念、人际关系、技术”素质描述还是日本人的“通才、专才、干才”素质描述,都过于宽泛,不便于应用操作。在实践中,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构建企业各级员工的素质模型,使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素质模型的构建,一般分为访谈、分析整理、模型设计、素质模型建立等几大步骤。如构建某公司的素质模型,会通过深度访谈,发现追求领先、系统建设、知人善任、营造环境是该公司高层干部必备的素质;业务发展、自我管理、团队管理是中层干部必备的素质;发展潜力、职业适应性、价值观与态度是新进公司人员必备的素质。当然,上述所列素质是素质模型第一层面的素质,第一层面之下又包含众多第二层面的素质,例如价值观与态度下又包含进取心、敬业、团队合作、责任心、组织认同等第二层面的素质。

    素质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如果通过素质模型的构建明确了各层级员工的素质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会有针对性。比如培训,如果根据岗位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一是可以按照员工职业发展方向设计相关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二是可以节约培训费用,避免了企业培训漫水灌溉式的浪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