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西方人思维方式为什么不同

(2007-08-30 10:13:43)
标签:

产经/公司

 2007年8月30日于北京  张巨峰
 

按:去岁某日,兄巨鸿与余聊起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期间,其师陈绶祥先生讲课提到河流走向对中西人的影响,牢记在胸,本文思想源于此。

 

 

    一般来说,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和局部关系思维、类比思维和有限理性思维,看问题是在外面看,看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以欧洲人为代表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结构性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看问题是钻进去推理、解剖地看。

 

    为什么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呢?对比东西方的河流走向,我们就会发现为什么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众所周知,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们生命的源泉,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黄河、幼发拉底河、恒河等大河,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产生了埃及、中国、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文明是人类思想、思维方式的体现,河流对思维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看中国的河流走向,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珠江等几大水系基本的流向都是从西往东流。再看看欧洲的河流走向,翻开欧洲地图,就会发现欧洲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南北走向的,包括伏尔加河、多瑙河和莱茵河。

 

    大家都知道,东西走向的河流,流域基本在同一纬度。同一纬度意味着沿着这条河的气候、季节基本相同(除地势因素外):要夏季都是夏季,要冬季都是冬季。由于交通工具落后的原因,靠狩猎和采集生活在东西走向河流流域的先民们渡河南北迁徙很困难,要迁徙只能沿着河流东西移动。但是当他们沿着河流迁徙后,发现新的地方和原来的地方差不多,要么都有食物,要么都没食物;要么都暖和,要么都冷。于是他们就不再迁徙了,定居了。定居后靠什么生存?靠种植作物,这些先民们首先成为农业社会的人。成为农业人口,就得知道啥时种地、啥时锄草、啥时收割,就不得不观察天象,不得不记录四时,就不得不看其他人或其他物种怎样生活,于是就形成了整体与局部关系、类比的思维方式。直至今日,“天人合一”的整体与局部思维、“人活脸、树活皮”的类比思维依然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流。

 

    而南北走向的河流,流域分布于不同的纬度,也就是说沿着南北走向河流的气候条件、季节、物产不同,当北方冷的时候南方可能依然是热的,当北方没有食物时南方依然有。先民们沿着河流南北迁徙时也不用考虑渡河的问题,当北方有猎物和食物时,就在北方生活,当北方没有时,就迁往南方,很方便,所以直到很多年以后,欧洲人依然过着游牧或狩猎生活。游牧民族或猎人的主要食物是动物,动物性食品就牵扯到宰杀、分割等问题,在宰杀、分割动物的过程中先民们通过对动物结构的了解,逐渐形成了结构性思维、理性思维,看问题也是要钻进去看、解剖地看。比如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就是西方人结构性思维、解剖式看问题的成就。

 

    思维方式对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东方人具有忍耐、等待的性格,西方人具有冒险探险的性格,这也与河流的走向有密切关系:靠天吃饭的东方农业人口,必须等待、忍耐,因为他们改变不了四时、气候;狩猎和游牧民族必须依靠自己改变命运,有食物就留下、没有则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找,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西方人喜欢冒险探险的性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管理的理解
后一篇:斯巴达方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