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淡风轻凝聚真情——傅照辉作品集《自言自语》读后

(2015-04-07 22:24:59)
标签:

情感

自言自语

作者

真情实感

王散木

云淡风轻  凝聚真情
——傅照辉作品集《自言自语》读后

王散木
云淡风轻凝聚真情——傅照辉作品集《自言自语》读后

    傅照辉先生是一位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好几年的老同志。此前,我们素不相识。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们得以相识,而且每次相见都有讨论不完的话题。
    春节过后,傅先生说他退休后这几年写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想请我看看并给点意见。那么德高望重的长者,况且我们已经成了相谈甚为投契的朋友,人家诚恳地提出这点小要求,我自然没有推谢的道理。稿子拿来了,打印得清清爽爽,书名竟是《自言自语》(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足见先生的谦逊和不事张扬。尽管手头有一大堆急需处理的事情,傅先生也说“不急不急”,但我还是不敢怠慢,很快便转入对傅先生大作的拜读。原想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见缝插针有重点地选读,没想到看完了第一篇,立即就有了一口气读下去的冲动。仅用了两三天时间,就把几十篇洋洋洒洒十几万言或长或短、或杂感随谈、或观光游记,一字不漏地通读了一遍,有些篇目甚至品咂上两三遍。
    阅读过程中,我既为傅先生客观严谨的思辨和精当独到的见解而感佩,也为他朴实无华的文风所折服,更为他针砭时弊的胆略而惊叹……作为一名曾长期在领导岗位上任职的的官员,尽管退职但仍然常存忧国忧民之心,敢于大胆讲真话讲实话,实属难能可贵!
    掩卷遐思,《自言自语》实非先生谦称的“自言自语的闲言碎语”,我深为作者那独到的感悟、平和的心态、鲜明的爱憎和真挚的情感而感动。
    感悟独到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亮点。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的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不能没有生活,而生活的内容,也不能使它没有意义。做一件事,说一句话,无论事情的大小,说话的多少,你都得自己先有了计划,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说这句话,有没有意义?”做事如此,为文亦如此。为文,就要秉承“文以载道”。读傅先生的《自言自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是记游、忆旧,还是杂论、随想,篇篇都有新颖的见解、独到的感触并烛幽洞微,达到了歌德所强调的“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傅先生的杂谈随感如此,游记散文亦然。记游的作品,一般人都流于见闻录景的流水账,傅先生却写得让人耳目一新。原本让人想得很美好的俄罗斯乡土风情体验,结果却成了《遗憾之旅,扫兴之游》。作者从两小时车程被折腾七个钟头写起,历经入住三星级客房不如乡镇招待所、地道俄式大餐不见招牌菜以及参观水晶博物馆打水漂,彻底打破了美丽惬意的国外游神话,让你感受另一番“俄罗斯郊外的晚上”以及什么是诚信缺失。通过《台湾行随笔》,作者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台北并非灯红酒绿而是朴实无华,台湾农村富裕的原因是他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土地改革的成功、以工商服务业收入反哺农业、大力推广良种和调动农民种植高价值农作物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兼营其他副业、非官办农会的协调作用等。此外,还从台湾的人文氛围及城市管理细节诸方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台湾。《越南岘港游》《悉尼见闻》均体现了傅先生自己特有的记游特色。
    心态平和反映了作者的平民特色。《一篇“过期无用”的讲稿》读来感人至深,这不是一名退职官员的最后演讲,而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与晚辈、与挚友掏心窝子拉家常、促膝谈心……一个大家朝夕相处了十四年的“家”,要离开了,于是便有了难舍,还有几分愧疚:“我爱大家淳朴、真诚……也自信大家是爱我的,要不然大家就不会对我的严格要求还这么理解支持,对我的严厉批评也这么谅解服从……如果真有下一辈子的话,我还想和大家再次搭档。”“‘人走茶凉’其实是正常的物理现象……但求人的心是热的,人来了茶就热了。”朴实的话语,不仅展现的是作者的平和心态、平民本色,更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真情实感。作者《读书与“为己”》《糊涂与幸福》《再谈幸福》等诸多篇目中袒露的都是这种谦和舒缓、不急不躁、云淡风轻心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接触到不少离退休的老人,从高官到平民,身份的陡然转换之后,落差骤至,真正还能保持平和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又能有几人呢!
    憎爱分明体现了作者的是非观念。《说点本不想说的话》,实际上是不吐不快。作者从党内民主谈起,以实例针砭当下“假选举”,既传达人民群众的心声也表达了一名正直的老党员、老干部对时下不正之风的深恶痛绝和忧患意识。《我不想“被风采”》则以一个打着中共××人物传编委会旗号编辑某《××风采录》征集函进行招摇撞骗为例,直指当下泛滥成灾的乌七八糟的编辑这名录、那词典的敛财伎俩,剖析了他们“诱”、“骗”、“贪”实质,深为这种“出卖信誉,不顾道德,有失人格尊严”的行径所不齿。《〈资治通鉴〉不过是司马光的外销品》则对官僚政客言行不一、两面三刀的“双面人格”更是嗤之以鼻。
    情感真挚是贯穿全书始终的红线。鲁迅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为在官场上浸淫了几十年的傅先生,按常轨早就被“历练”得遇事无动于衷、表情严肃刻板,喜怒很难形于色了。然而,读《自言自语》,我们却是另一番感受,作者不仅没有不苟言笑,反倒行文风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情感的流露有时近于童稚的纯真。作者念念不忘自己三四岁时母亲给缝制的“一条红色格子布吊带裤”(《怀念母亲》);《因借成愁》坦陈了亲友间为借钱闹出的不快与无奈。《退休之悟》披露了一幕求人难的戏剧性窘况:当初他求我如“三春雨”,今日我求他竟成“六月霜”。最能体现作者真情实感的当数那篇《伦理亲情扣心弦的〈唐山大地震〉》。作者从这部影片的精彩场景入手,精要地阐释了主人公李云妮悲情的抉择(救儿子还是女儿)、婆媳“争”方达、母女数年后重逢时母亲在女儿面前惊天动地的一跪……这些,无不注入了作者的锥心之痛、撼魄之情。可以说,不论是记述游踪、鞭挞时弊,还是忆旧怀人、生活随想,或是议事说理,自始至终作者都怀有一颗博爱之心,笔端流出的都是汩汩深情。
    本人对全书文本的解读不一定准确、深透,在感悟上未必能抓住作者所要传达的要旨,但上述表达确是我的真情实感。不妥之处,有待作者和有缘读到本书的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