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银瓶
王散木

心里老早就惦记着去领略东莞“东大门”谢岗镇境内银瓶咀的青山秀水。听说这是东莞境内第一高峰,还留有当代书法大师沈鹏先生的墨迹,这是吸引我的动因之一。更重要的——她是高度工业化了的珠三角里弥足珍贵的一块尚未遭到玷污的自然生态处女地。
去年“东莞作家看谢岗”时,距离谢岗镇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三届登山节时间还差半个月。虽然作家分组时也有去银瓶嘴的小组,因为服从分配我被编入了另外的一组,留下的遗憾久久难以释怀。
这次终于遇到了机会。然而,天公不做美,从莞城出发不久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兀自慨叹:看来要雨中看山了!“好啊,雨洗青山山更翠嘛。”阿贤的一句话,倒提高了大家游山的兴致。
位于东莞和惠州交界处、素有“小九寨沟”之称的银瓶嘴山,因远望象一樽银瓶,山尖如嘴而得名。银瓶嘴主峰898米,雄踞东莞之最,因而被称为“东莞第一峰”;由此又惹起了当代书法大师沈鹏老先生的兴致,欣然笔走龙蛇,于是,呈龙腾虎跃之势的“东莞第一峰”五个鲜红大字就这样永驻在这山巅的岩壁上了。要知道,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由的,这银瓶嘴也不例外。相传观音菩萨云游到此,被眼前的秀美风光所吸引,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在留恋忘情之际就把莲花座和宝瓶遗落到这里,于是就幻化成现在的莲花座山和银瓶嘴。
传说是美丽的,虽无可考究,但文人雅士的游踪遗迹还是可信的。宋代名士、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时,为岭南山水所陶醉,曾写下了无数赞颂岭南名山胜水的诗句,是有据可查的。他在惠州生活时,游览过汤泉白水山和罗浮山,还多次登上南面银瓶山,是否也留有诗篇,尚待考证。但至今还流传着的一首打油诗,虽不合辙入韵,却也很有趣味:“银瓶山水天下秀,美景壮丽醉风流,东坡攀登银瓶嘴,赞叹风景胜罗浮。”据传,这也是银瓶嘴闻名的又一说。
我们在镇宣传办谢贵华先生的引导下,驱车约十几分钟,便来到景区入口。几个小伙子冒雨拦在路口,告知:近段的连阴雨使景区内几处塌方尚未清理,一般游客暂时都不让进。听说我们是镇里请来的客人,安全员们也就通融了。
车子沿盘山水泥路蜿蜒前行,迷蒙的雨幕遮不住满目的青葱。车子到了第一停车场,恰逢骤雨初歇。谢贵华先生告诉我们,这里是每年登山节的主会场。四面青山环抱,惟有这片开阔地,右边的脚下就是烟波浩淼的石鼓水库。水库对面的山间喷吐着条条瀑布,似银练,像龙涎;山腰飘荡着阵阵山岚薄雾,朦朦胧胧,如梦如幻,酷似蒸腾的汽浪,又像飘渺的轻烟。是雾气缠绕着瀑布盘旋,还是瀑布在薄雾中伸展,让你分不清、道不明,仿若置身仙境一般——这奇妙景观恐怕也只有在雨中才能难得一见。谢贵华先生不失时机地向我们推介,这里还算山脚,右下方的景点是叠溪谷,镇里计划环库区岸边修建酒店、度假村,为景区提供配套服务;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很多,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可以说是景区里极具特色的一景。谢先生说,银瓶嘴的自然植物种类和花草品种繁多,野生动物不计其数,如果是晴天,你一踏进山中就能听见各种鸟儿在欢呼,在尽情地歌唱。这里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植被茂密,生长着珍贵的红花荷、赤藜、白橡、阿丁枫、樟树、荷木、桐木等植物。各种奇花异草满山遍野、秀丽迷人、山水相映,美景非常。春天一到,满山的“春来红”花团锦簇,在春风吹动下微微点头,向游人致意;盛夏时节,绿树成荫,这里比周围的气温要低十多度,是避暑消凉的极好去处。这是一个空气最新鲜、水最清纯的天然的大森林公园。
随后,我们便弃车步行。到了点春桥,就仿佛进入了另一重天地——一个纯净绿色世界、一道天然画屏,让你完全置身于一个倍感舒爽的青葱世界!眼前是山坡绿丛随山风有节律的波动,耳畔是交响的奏鸣:鸟雀啾啾,溪流淙淙,还有风的呼哨声和水的滴答声,难怪神仙们居世外桃源不羡慕红尘。点春桥是进入银瓶嘴绝佳胜境的必经之处,古朴简洁,桥面用一块块乌黑的厚木板铺设而成,木板之间留有十余公分隙缝,桥中段为拱形,桥面两边是供游人攀扶的铁链。刚下过大雨,桥面湿漉漉的,微风中还飘着细雨,加之桥下溪水哗哗流淌,穿高跟鞋的女士们上桥前还真是费了一番踌躇。
过点春桥前行不远,谢先生引导我们沿道左的一条石阶缓缓攀缘,,转眼间,便见三步一瀑、五步一潭。极目苍黛屏障,仰望翠绿掩映的悬崖,飞瀑从雾蒙蒙的半山上直泻而下。这飞瀑不是一道两道,而是一道又一道,或隐或现、或长或短、或窄或宽……虽然没有李白描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样的壮观,但着实是处处“清泉石上流”,汩汩潺潺。这时,你才能真正明白,山脚下浩淼的石鼓水库的水来自这谷底的山涧,山涧的潺潺溪流来自那陡壁峭岩间的无数飞瀑,而每一道飞瀑又来自于勾肩叠臂、高耸云端的原始森林,再由片片绿叶上的涓涓滴粒汇聚成流,注入一汪汪乌绿的深潭。你看,每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溪流,都是一道不规则的银色彩练,那一个个注入飞瀑的深潭,或清澈见底、或幽深莫测、或飞沫四溅,就是镶嵌在银练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此刻,你才会真切感受到自己拥有词汇的匮乏,什么“山青水秀”,什么“风光旖旎”,在鬼斧神工的银瓶咀的自然天成面前都显得苍白乏力,没有任何词汇能够来恰当地来形容她的美。
溪流、潭边形态各异的石头上,布满了青苔,又是雨天,稍不留神,就得五体投地。穿高跟鞋的女士们自然不敢贸然去掬一捧甘冽的山泉,只能眼馋着看我们尽情享用。银瓶嘴的清泉啊,从悬崖峭壁喷射而出,清澈甘甜可口、耐人寻味、天下难寻,是最佳而且又最清纯的天然矿泉水。在这里,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泊水,都是浑然天成,可触可摸可与之融为一体,而且不会有丝毫的隔阂。这些山,这些水,这些景,你只要稍稍换一个角度来观赏,立刻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致。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你可以在银瓶嘴放心地跳跃,只要你喝下一两口甘冽的山泉水,保管你耳聪目明、心旷神怡。银瓶嘴的山和水,就打在了你的行李里,永远不会丢失!
踩着湿滑的大小鹅卵石,几番腾挪跳跃,我们终于来到“碧水叠潭”。这是银瓶嘴最为别致的一处景点,两道飞瀑上下叠次相连,上面的一道窄,像银白绸练垂下来;下端的一道宽,似一面流体玻屏倾泻到下面的潭面,水波撞击潭面轰然之声,遮盖了周围所有的动静。谢贵华先生说,工作之余,他们一家人常来附近的一些水潭游泳,清凉爽快、那份惬意更是不可言说。
离开碧水叠潭,寻找来时的路径,还是漫步在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上,也不知它们历经了多少岁月,经受了多少山洪,才打磨成现在这个样子。你随便拣起一粒,都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尤物,没有人为的雕琢打磨,没有故意的铺排陈饰,纯粹自然山水历经沧桑的自然磨合,成就了它不可复制的自然形态,寂寞开无主,美在深山人未识,及至现世时自然惊世骇俗。
本欲继续攀登,深入领略移步换景的山色。天公却有意劝阻,雨滴渐渐由小变大、由疏变密。看来真应了那句话:好景致不能一次看完,总得给下次留个念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