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活的苦难与生的希望、勇气、尊严

(2015-10-14 10:00:43)
标签:

转载

分类: 镜子
两位教授的评论里提到小说《城北女孩》,转载记之。

活的苦难与生的希望、勇气、尊严

 

李海丽 张丽军

 

苦难是人类无法规避的一种生存遭遇,也是文学艺术着眼的一个重要情感类型。而那些在既定体制中丧失自我认同、生存境遇无比艰辛却无力挣扎的边缘小人物成为北方文刊关注的焦点。《鸭绿江》2015年第6期(上半月)刊登的作家徐东的小说《女儿》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穷小子赵作文发财致富以后与日俱增的孤独、寂寞和空虚无奈。年近50的赵作文从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打工仔经过多年的拼搏奋斗终于小有成就,现如今它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金钱。他也曾想去追寻儿时的梦想,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心境和激情。他觉得自己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在一些坏人坏事的影响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顺理成章地变“坏”了,他甚至感到自己已然是大老板,成为了和底层的人有一定距离的,无形中对立的一个阶层了。作品中充斥着无处发泄的力比多,赵作文和妻子孙慧之间原本单纯幸福的爱情,也在金钱悄无声息的浸染中腐化变质、相互怀疑。赵作文盲目地感到,唯有和不同的女人在一起谈情说爱,才体现出人生的自由与美好。有时他也渴望一个人,那种使自己在暗夜里发光的孤独的存在。夜深人静时,他也会思索人的悲哀,那种爱的幽暗,好像那是一种无法自控的、不可否认的人性的现实。然而他的生活实在是太无聊,因此人生的虚无感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和谐、平静的生活在欲望的驱使下变得畸形离奇,生存的艰难、心灵的焦虑和存在的孤独深深缠绕在个体身上,想要突围却又没有方向,以致渐渐陷入寻求刺激的欲望深渊,不能自拔。

《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一半人声,一半犬吠》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位隐忍无私的小人物大男人形象。朱绍海从前是一名训练警犬的训练员,与自己从小培养的“孩子”晃晃产生真挚的亲情,在退役以后提议带走晃晃,结果被队长否决,只好孤身一人回家,谁知曾将沧海、海誓山盟的妻子毛丫早已追随乡政府干部左右,与朱绍海提议离婚。此时的朱绍海如遭晴天霹雳,一时之间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两件东西,对他来说,活着没有一点意义。这本是一篇歌颂赞扬人与狗不离不弃的小说,但细细品读,朱绍海对毛丫的始乱终弃、红杏出墙没有丝毫的怨言,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化解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维护了身败名裂、屈从于世俗却又被世俗无情抛弃的毛丫的尊严。朱绍海的做法值得读者为之点赞,更为当今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群树立了典范。

面对欲望横流的生活,有的人深陷其中不知自拔,有的人识清欲望的面目却无力拯救。2015年刊登在《朔方》第7期张琳的中篇小说《拉杆箱》将拉杆箱拟人化,以拉杆箱的视角见证了主人马香香的一举一动。通过作者的巧妙塑造和独特形式的运用,马香香的形象极为自然与真实。小说语言诙谐幽默,字里行间渗出了淡淡的悲哀。主人公马香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迁徙,辗转徘徊在各个城市之间,难道她喜欢这样居无定所的生活么?她甘愿在网上聊天,没有固定的工作,只得靠与陌生人上床赚取微薄的收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马香香的拉杆箱中总是装着几本沉甸甸的公务员备考、应聘求职一类的书籍,甚至还有文学名著,她对于自己职业前景还是抱有强烈美好愿望的。可是一次次现实无情的打击渐渐消磨了她的斗志,动摇了她奋斗的信念。尽管她识清了无穷欲望的真实面目,但却仍旧无力拯救和反击。当然,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视角来看,马香香这种生命个体是卑劣的存在,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可是从另一维度看,她们这些卑微个体的生活也是艰辛的,而且她们作为社会受害者,也是付出了真情,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地的。刘玉栋刊登在20156期《北京文学》的短篇小说《回乡记》以简洁的笔触写出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浮躁风气,就连最朴实的农民都已被全部浸染。父亲被村里人撞伤,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简单地给长辈道个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肇事者丁小尤这个无赖小痞子却死不承认,并出言不逊、谩骂声不断,而当地的居民包括目击者都因为惧怕丁家的势力而不敢出面调解和作证,这里可以反映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就是当今中国人都是遵守一种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而当事人遇事则只是采取一种躲避逃逸的态度。总之,人人想到的只有自己,善良、真诚的人性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在自私自利、自我欲望的浸蚀下扭曲变形。而同期柏祥伟的中篇小说《证词》不同的题材反映的是跟《回乡记》一样的社会现象,处于社会底层的丁小柱因缺钱没文化欠下黄金龙的高利贷,黄金龙索要欠款不得后,将丁小柱黄金关进铁笼子里和狼狗在一起待了三天。他才逃出来又被黄金龙追赶殴打,在殴打过程里丁小柱无意中误伤了黄金龙,就此展开了一起法律庭审。但是黄金龙买通了律师和法官,杀掉可以作证的狗,将证词黑白颠倒,最终的庭审结果黄金龙获胜。在这样一个金钱欲望的社会,人性变得如此的丑陋险恶,社会核心价值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再谈公平正义、公道人心,社会公德,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艰难。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张翎的中篇小说《死着》是她小说创作的一次华丽转身。她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一起车祸引发茶叶公司、交通大队、医院等多方力量的博弈,承载着社会和亲情的多重负累,死与“不死”成为被“策划”的对象。作者在生与死的关口细致入微洞察人生与社会情状,揭示人生情感秘密,冷峻、超然、脱俗,颇具宗教与哲学意味。所有的事件、人物拼凑在一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自己所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刊登在2015年第6期《鸭绿江》(上半月)的安勇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悲悯》以新写实主义的风格写出了一群社会边缘人物生活的无奈以及施舍帮助别人的困境。小金宝的病情一直是母亲心忧挂念的事情,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们一次次的送钱行动、一次次的悲悯行为对金宝的家人来说反而成了负担。单从道德角度来说,金宝的妻子和岳母的做法是不道义的、违法伦理的,可是对于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而言,没钱怎么治病?一个家庭不仅仅只有金宝一人,还有很多张嘴等着金宝妻子的供养,毕竟为了治病,她已经放弃了自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来指责。《北京文学》2015年第7期薛媛媛的《镶嵌在大红山的名字》以干警刘强和边区记者我的真实经历,写的是戈壁滩深处边防营地干警官兵的艰苦生活,血泪模糊的交织在作者的文笔之下,异常真切动人。

道德镜像审视下的苦难人生无所不在,爱欲囹圄中无法自拔的生命个体以及矛盾纠结的心态是这几期的期刊共同的主题之一。刊登在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的程青《绿灯笼》为我们展现了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急于摆脱困境的迷途少女的真实境况:在混沌之中,她将感情和生存缠杂在一起,挣扎求生,在情感与利益的博弈中,找寻自我的意义。都市生活的华丽外表下,充斥着浪漫迷人的诱惑,潜藏的是暧昧灰暗的现实,爱与被爱都是那么奢侈。而同期《北京文学》王培静的《说出你心里的秘密》通过环保局几个有权势的人物在一次飞行旅途中遇故障这一纷繁多变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推心置腹,披露自己内心的秘密。秘密暴露的同时,一段段不可告人的地下感情浮出地表将几个人连接在一起,然而这一场场爱情纠葛十分值得读者反思当下社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上刊登的陈柳金《只为你嫣然一笑》以细腻的笔触将老杜、小雅、老板、大娄之间暧昧不清、不可名状的混乱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是精致的描绘了小雅这类人群孤单寂寞的心境和终日无人倾诉的忧伤。《北方文学》2015年第6期蓝冰的《远去的蝶》刻画的是一对师生枭和梅之间隐晦的情感,文本以悲伤的基调将这对被现实扼杀在萌芽之中的爱情呈现给读者,生命个体的爱情在残酷现实面前总是那么苍白无力。刊登在2015年第6期《鸭绿江》(下半月)王梦莹的《小草在歌唱》中小小一直不能告别过去,就算“被爱情撞了一下腰”也沉浸在过去中久久不能释怀,纵使爱情已经萌发亦缄默不语,让其悄然流逝。《朔方》2015年第6期的黄聪《三七荷叶茶》刻画了歆玉这一兼修茶道和书法的才女形象,虽然身处老徐的控制不能自由的选择人生,但一旦遇到对的人,便会奋不顾身追随自己内心的爱意方向,就算遍体鳞伤也会在所不惜。同期刊登在《朔方》上的黄丹丹《赝品》,以房屋拆迁为故事的导火线讲述了刘云和申扬这一对苦命鸳鸯由于缺乏信任所酿成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独创心裁的同时让我们学习到爱情中信任的重要性。在高尚的爱和信任面前,即使是卑微的人格也将有力量改善。《安徽文学》2015年第6期袁毅的《办证》以朴实的语言给读者呈现的是一对半路情人刘胜玉和樊春丽之间真挚的情感,这里不仅是爱情,更多的是一种依赖和亲情。

刊登在《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的作家许仙的小说《花香》以传奇的笔调继而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独立自主、敢作敢为的名叫“花香”的母亲形象。花香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一辈子所遭受的苦难见证了她的成长。而同期《山东文学》向本贵的中篇小说《怡水清清》则从另一维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为爱痴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小人物大丈夫形象。新月天真美丽,志存高远,一直向往能够在大城市的生活,无奈现实的窘迫、敢于揭露黑暗现实的直率性格一次次打击了她进取的信念,使得小小的愿望落空,逼迫她跳河自杀结束生命。而这时善良的刘中全挽救了她的生命,让她重拾生命的希望,同时新月的容貌也撩拨起了淳朴的刘中全心中的浓浓爱意,毋庸置疑,两人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可是此时的新月对于刘中全仅仅是感激之情,她爱的是镇政府那个与之志趣相投却终究不能走在一起的男人,他们之间的爱情是隐秘而不能公开的。作为一介小人物,刘中全的牺牲精神在道德镜像的审视下熠熠生辉,值得沉浸在私欲物欲暗流中不能自已的每一个体深深的反思。

米兰·昆德拉曾说:“小说的智慧产生于道德悬置的地方……创造一个道德审判被悬置的想象领域,是一项巨大的伟绩。”作家用文学的笔揭露了道德镜像下边缘人物生活的无奈,身陷囹圄的人在欲望的指引下不知所往。当整个社会都在抱怨着人心不古,欲壑难填之时,文学艰难地给我们指出突围之途,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就像《安徽文学》2015年第6期陈巨飞的《城北女孩》中的周梦,在金钱欲望面前,在残酷现实压迫下,她也曾经迟疑犹豫过,但最终在作者的柔情笔调下成功定位自己,验证了情比金坚的真理;《辽河》2015年第6期初曰春的《阳光的声音》以马小刚琐碎的生活为背景,苦难叙事中穿插着浓浓的亲情,语言通俗直白,但却回味无穷;同期科尔姆·托宾的《空眠》以催眠对话形式,将弟弟死去的“我”内心的负罪感全盘托出,在治疗的同时,探讨阐释了关于生命虚无、死亡消逝等形而上的问题,在透析人性的同时,给与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宁静的《母亲的隐秘》也是一篇扛鼎之作,通过兄妹之间的爱恨纠葛,为读者和主人公设置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道德困境,在揭开母亲隐秘的同时,字里行间透露出亲情的伟大;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石钟山的《弹弓少年》中冒失贪玩的小三子给王菊造成独眼这一不可挽救的后果,不过他用自己的真心和一辈子的青春赢得了王菊的谅解、世人的赞赏;《北方文学》2015年第6期任永恒的《水火之间》写出了叛逆少年多多在爷爷和村人的关爱、关注、信任之下的转变,从而点明“爱”在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同期《北方文学》上刘怀远的《别推那扇门》借苗小稳这一弃婴形象,为读者展现了弃婴这一边缘群体对亲生父母的追寻和向往,从侧面暴露了亲情的伟大力量;还有任永恒的《终于长到七岁》以一个天真孩童的视角为我们读者树立了榜样,见证了一个自强不息、坚守原则的人格成长;刊登在2015年第7期《山西文学》上的杨红《落榜生》,以通俗直白的语言写出了数次高考失利的无名落榜生对“我”积极向上的导向鼓励作用,暗示了生命贵在坚持的道理;再如《山西文学》2015年第6期《杯酒人生》,作者以散文化的笔触将自己纷繁琐碎的一生融汇在酒汁中,在斟酌对饮之时体现出了一种不拘小节、大气凛然的洒脱气概。总之,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在文学明灯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道。这便是文学温润心灵的力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