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

(2022-10-23 19:00:00)
标签:

西河大鼓

《灞桥挑袍》

张云雷

《三国演义》

杂谈

分类: 我是戏迷
又到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了,以前吧,一到“霜降”可能会想想吃啥的问题,比如说,吃柿子?吃萝卜?吃牛肉?但是俺们这儿好像真没有这样的习俗!要不就是想想穿啥的问题,因为一到“霜降”就开始冷了,《二十四节气歌》里边都说了:“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之后,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了,秋去冬来,也该添衣裳了不是!
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
自从认识张云雷以后吧,一提到“霜降”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唱“秋雨下连绵,霜降那清水河”,哈哈,这就是中毒太深的表现吧?从去年十月开始,再一提到“霜降”就不唱清水河了,而是改成了“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金风儿阵阵透某的征袍”。
嗯,这是又一次中毒的表现,这回是中了西河大鼓《灞桥挑袍》的毒,因为去年十一德云鼓曲社开业演出的时候,张云雷和他师父还有师弟阿陶宝宝不是拆唱了这段西河大鼓嘛,他又是唱了开头的一小段:
“秋色残凋,金乌萧条。寿亭侯挂印封金,辞曹操,出许昌。吩咐一声众军校:皇嫂的车辇要慢慢的摇。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金风儿阵阵,透某的征袍。保皇嫂直奔阳关道,耳听得身背后这人声马嘶嚎。”
十一过后,这一小段就又开始无限循环了!到现在,已经循环了一年了,也没听见他唱后边儿的!当然啦,这次是拆唱嘛,他唱前边儿的,他师弟阿陶宝宝唱后边儿的,这我能理解!可是从我认识他,就没听过他唱后边儿的!这段也不长啊,全段唱下来也不过五六分钟的时间,为啥每次就算是自己唱也只唱开头这一番呢?莫非也跟《挡谅》似的,因为别的师兄弟唱了,所以自己就不再唱了???
唉,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给大家简单说说《灞桥挑袍》吧?
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都对关云长挂印封金”的故事非常熟悉,是吧?“灞桥挑袍”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曹操厚待关羽,赐宴赠马,关羽从汝南归来,知刘备去向,决意辞曹寻兄,曹操、张辽皆有意回避不见。关羽不得已,乃挂印封金,留柬告辞,保护甘、糜二夫人上路出许都。曹操知关羽去志不可夺,率众将送行,至灞陵桥,见关羽横刀立于桥上,赠以锦袍。关羽恐其有诈,以刀挑袍,扬长而去。
其实,这个故事最早是出现在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中的,说的是关羽在曹营得到刘备的消息,遂决意离去。张辽劝曹操亲自送行,趁机将其擒拿。
元代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则说,张辽定了三条计:第一,为关羽送行时,待其下马,即命许杵擒之。第二,如果关羽不下马,则递过一杯药酒将其毒死。第三,如果前两计均未成,则赠之以锦袍,待其下马致谢,随即擒之。
《三国演义》没有完全继承杂剧的写法,而是依据史书做了新的处理。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关羽留下一封告别信,就擅自离开了曹营。当时有些将领要把他追回来,曹操却说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制止了部下的行动。
裴松之在《关羽传》的注释中称赞曹操到“臣松之以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
罗贯中把裴松之的这段话抄进了《三国演义》,并且写到
蔡阳要追关羽,曹操斥退蔡阳,然后亲自到霸陵桥为关羽送行,赠以黄金一盘,锦袍一领。关羽恐怕曹操别有所图,不肯下马,只是用刀尖把锦袍到马上。许杵怪关羽傲慢无礼,欲擒之,被曹操制止。
关羽是否真的在灞陵桥挑过袍,这个还有待后人去研究;但关于“灞陵挑袍”的传说却早已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趁着这凉爽时节,霜降早
据说,“霜降”时节的柿子是最甜的,于是,今天就看到很多朋友在晒柿子照,那我也来凑个热闹吧:除了祝大家“柿”“柿”如意之外,我也想借机许个愿,希望可以早日听到张云雷自己唱的西河大鼓《灞桥挑袍》的完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