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讲述宋代文人生活
标签:
蒋勋宋代文人生活中国美术史宋代文人画杂谈 |
分类: 诗情画意 |
什么叫文人,其实是不容易界定的,知识分子是文人吗?或者说学者是不是文人?好像有点能划上等号,可是,又觉得学者有时候太严肃,知识分子他读了很多书,可是文人的意义好像更大。文人最重要的意义是,像苏东坡,像司马光,像欧阳修,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
这些人会写很漂亮的词,会填词,让人家去唱。他们特别重视生活里面怎么喝茶,他们的生活不追求权利和财富,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他自己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权力、财富,不是他不要,而是他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他就回来做他潇洒的文人。
文人其实有时候翻译成西方文字都不好翻,我们翻成scholar,翻成intellectual,你都会觉得好像对好像又不对。所以希望在绘画里让大家看一看宋朝的文人到底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叫做文人。
也许我们今天会发现宋朝的社会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美学品味,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关键人物是文人,这些文人在社会里是被尊重的。虽然皇帝更有权力,可是皇帝有时候拿这些文人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就说“我们不做官了”。
苏东坡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自请外放”,我不做官了,我到南方去,那你去搞吧。所以那里面有一种文人的品格,就是我告诉你政治应该怎么做,可是你不听,不听我就自请外放,我就走了。
司马光,王安石执行新政他反对,皇帝留他在朝,他说我要自请外放,因为我在这里会干扰王安石执行新政。皇帝说你去干嘛?他说我去写一本书,他就下去十九年写了一本书,叫做《资治通鉴》。
这叫文人,文人是很相信他在历史里面的角色跟地位,所以,他不会争一时,政治上大家争来争去的东西,他反而不介入,他知道他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文人坐在自己家里。他坐在榻上,后面有一个屏风,屏风上画了一些简单的山水,这里已经表现出文人的某一种生活的悠闲。悠闲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个人追求权力,追求财富,他很难悠闲。文人是可以悠闲的,他觉得,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追求权利跟财富上?为什么不回来好好读书?
这个文人坐在榻上面,他正在看书,一回头发现他的书童正在替他倒茶,这里面有一种简单的文人生活,很朴素地在自己家居生活里面的一种悠闲自在。
这幅画少有的透露了宋代文人生活里面的一种美学风格,是一个最好的范例。而且很有趣的是他背后的屏风上画着一片沙洲,上面长满了芦苇草,有一对鸳鸯站在沙洲上,天空有大雁飞过。
文人很重视一点是说:我要生活在大自然当中,我的生活不能远离自然,我随时可以走向水边,我可以随时走向山里,山水是我心里面的品性。
为什么宋朝这些人,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你可以念出一长串的名字,他们怎么可以在面对权力和财富的时候,那么不贪婪?
因为他们有山水,胸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些东西,他们是很自信的。
画中屏风上挂着的是主人自己的自画像。所谓的self-portrait,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才发展出来的。开始重视人的存在意义跟价值的时候,才会有自画像出现,可是宋朝已经有自画像,而且是挂在自己家里。一个文人会把自画像挂在家里,而不是挂什么领袖或者皇帝的像,表示说自己存在的意义很重要。
你要每天反省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你是不是受人尊敬的?是不是有构成美的条件?他们就开始有这样的自信,他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非常的高。
一个人有对自己自我的凝视的时候,他有反省的力量,人在权力和财富当中,很难做自我反省,如果不在权力和财富当中,就可以有很多的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
在这个文人的家居生活里面,简单到只有一个小小的茶炉,茶炉上有一个茶壶,其实茶就是水,就是植物的嫩芽,就是最美的瓷器,就构成了生活的品味。
宋朝的文人非常讲究喝茶,有一种恶习叫“斗茶”。争斗、比赛,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水要从好远运来,茶叶多少钱一斤,比这些东西是没有意义的。苏东坡有一次斗茶成功,就是截了一段新的竹节,他说有竹子的清香就够了,也不要花什么钱。
文人是什么?文人要给社会一个真正的美的价值意义。一个社会忙乱、慌乱、彷徨,是因为没有人出来做示范,大家看到的全部是贪婪的东西,没有文人出来告诉大家,生活可以这么简单,生活可以不那么去追求权力跟财富。
画中的文人,穿着很闲适的衣服盘坐在这里,拿着书在读,旁边放着一个看书法绘画的红色架子。他的生活非常单纯,摆放的只是书画,还有一张琴。所谓的琴棋书画,都不见得很贵,这个文人的生活里面就呈现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素朴。
当然,文人是有不同的走向的。文人读书,经过考试,最后可以做官。做官以后,他也可能失去文人原有的素朴。这张画叫《文会图》,就是文人聚在一起作诗、看画。上面有宋徽宗的题,有当时的宰相蔡京的题,所以这一批不是普通的文人,是已经入阁的文人。这一批文人是比较贵族的,他们在宴会的时候有很多佣人替他们准备料理,而桌子上吃的东西也几乎像满汉全席。
宋代的文人很有趣,他可以往上走,也可以往下走。往上走,可以过这么豪华的生活。为什么大家这么尊敬苏东坡,因为他始终是最靠近民间的,他可以跟老百姓一起拿酒去煮东坡肉,被贬到海南岛还跟海南岛的原住民过很简单的生活。
文人其实在社会里扮演了两种角色,一个角色是说你利用你文人的身份去跟一些有权利的人、有财富的人靠拢,最后变成去剥削老百姓的人,或者你下来为老百姓去建言,为老百姓去争取福利,这两种文人是不同的。所以,(通过两幅画)给大家看了两种文人不同的生活状况。
这群文人,其实已经在朝为官了,但他们还是很讲究的,宴会要在大自然的园林当中,而不是我们今天想像的在很贵很贵的豪华餐厅堆砌出富贵的排场出来,这里面还是有宋朝对文人品格的讲究。
常常喜欢跟朋友介绍宋朝,宋朝对我来讲是一千年前的已经很遥远的一个示范,它曾经是那个时候全世界最高的一个文明。
今天我们是不是比宋朝更能够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美的意义是什么?我常常借宋朝的画反省我自己。已经到了21世纪,高科技,产业这么发达,我们常常夸耀说我们的国民所得多少多少,可是我们连生活都不知道怎么过的话,每天匆匆忙忙、灰头土脸,对于宋朝的美学,其实是一种惭愧。
今天拿出来宋代绘画里的文人生活,我想讲解的是,这是一个文人,他也在朝为官了,可是在春天来的时候,他就想去看花,所以,这张画的题目叫做《春游晚归》。春天他到山里去游玩,去看花,很晚才回来,因为他做了官,所以有很多的随扈,随扈帮他搬着椅子。画里透露出文人即使做了官,至少到春天还会去看看花,去阳明山走一走,去欣赏一点儿大自然的美,那个心性还是不一样的,不是整天在权利跟财富里面打滚。
宋朝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知识分子典范。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了这么多书,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跟价值。如果读了很多书,最后竟然沉迷在权力跟财富的追求,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两张画,一张描述春天来了,一株桃花盛放,桃花底下有一个凉亭,有个文人就睡在一个凉床上。
文人有一种潇洒,他觉得读书的目的最后是让自己过得很悠闲。读书,是为了让你有一种智慧去面对生活的快乐,而且跟大家分享这个快乐。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文人的范例,你看到了就会觉得舒服。可是今天,多少读书人已经失去了这个东西。
最后一件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文人。大概是夏天,太热了,所以他搬了一个藤编的纳凉床,穿着非常舒服的衣服,是柔软的丝质的料子。他枕在枕头上,闭着眼睛,在听鸟的叫声,感觉到风吹过来。最精彩的是他两只脚搁在一个架子上,把脚架高,是很悠闲的。
这些画比所有的文字还要有说服力。为什么宋朝三百年里产生了这么多的文人,因为他们懂得生活,他们是真正“慢活”的老祖先。
生活要走得很慢很悠闲,而且很丰富,不要让自己整天沉迷在那些权力跟财富的追逐当中,这才是真正的文人生活。
身边很简单,可能就是一些书画,一个香炉,一些蜡烛,他就可以过日子了。这是我一直挂在家里的作品,我一直用这件复制品鼓励自己说,这才叫做文人。
如果我一个礼拜里面没有做过这样的动作,那表示说你大概也堕落了。因为你稍微不小心就会跟大家一起谈怎么炒股票,怎么炒地皮,大概会忘掉文人可以更坚持一点自己生活里面的某一种品味。虽然很难。
在整个社会的世俗趋向当中,大家越来越觉得,你讲这样的一种生活品位,别人会不耐烦,会觉得你是不是太曲高合寡,可是我希望我的知己是宋朝的文人。
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大家越来越遗忘了这个东西,至少可以把宋朝文人的画拿出来给自己做一点点的警惕,也做一点点的鼓励。
前一篇:张云雷与《探清水河》
后一篇:太平歌词《韩信算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