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2014-10-03 19:21:10)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走马观花

青铜器

玉器

杂谈

分类: 似水流年
 今年七月下旬,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为期十天的培训,日程安排得很满,除了最后一天是半天之外,只有一天下午没课,本来我想利用那点时间会会同学的,结果培训班组织我们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北京我虽然去过很多次了,但是国博我还真没去过,所以,活动虽然是自愿参加,我还是选择了参加。
除去路上所花的时间,以及排队过安检所花的时间,我们实际参观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国博的常设展览就有好几个,当天还有一些临时展览,两个小时实在是太短了,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选择了先看“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是国博的常设展览,以王朝更迭为主要脉络,展示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时间跨度很长,历朝历代的文物也都很多,因为怕时间不够用,所以看得也不细,遇到喜欢的就拍下来,然后再去看下一个时期,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从远古时期走到清朝末年,从“古代中国”出来,我们又去看了“古代玉器展”、“古代青铜器展”和“瓷器展”,这三个展览大概又用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个小时看了四个展览,真的是走马观花了!
那天,我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回来以后一直没时间整理,趁着这几天放假赶快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古代中国”拍的比较多,另外三个展览拍的比较少,我在“古代中国”都是按时间顺序拍的,发的时候还是按这个顺序,这样比较容易知道哪个文物是哪个时期的。其他的我也按时代穿插进来,如果不是在“古代中国”拍的我就标注一下,这样就更清楚了。好了,闲言少叙,上图上图!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这是我那天拍的第一张照片,所以一定要发上来,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牛犄角,距今约20余万年,1954年山西襄汾丁村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器座”,1960年河南洛阳王湾出土,是王湾三期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箍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据说是个玉的发箍,用于固定发型的。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这些也是新石器时期的玉器,是我在“中国古代玉器展”上拍的,第一个是玉蝉,第二个是神形面佩,第三个是玉璜,第四个是双联璧。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商代中后期“饕餮纹鬲鼎”,是我在古代青铜器展厅拍的,腹部以云雷纹为地,正中饰饕餮纹,两侧以夔龙纹相呼应。两耳固定置于三足之间,视觉上更加对称、平衡。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这个鼎是“大盂鼎”,也是我在古代青铜器展厅拍的,这个展厅的人明显比“古代中国”少多了!“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虢季子白”青铜盘,也是西周时期的,是目前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盛水器。此盘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周“盠青铜方彝”,彝为古代的盛酒器,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盠方彝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繁缛缜密,层次清晰,极具艺术感染力,是西周青铜艺术品中的成功之作,再现了西周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周时期的“鸭尊”,“尊”是盛酒器,商周时期的酒尊常常做成动物的样子,这件酒尊通体做成鸭子的形状,尊口开在鸭子的背部。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周“颂”青铜壶,壶是盛酒器,因作壶者为“颂”而得名。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春秋“鼍龙纹提梁卣”,“卣”也是一种盛酒器,“鼍龙”就是扬子鳄。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春秋时期的“三轮铜盘”,水器,1957年江苏武进县出土,据专家说这是典型的春秋晚期的器物,也是典型的南方器物,更是唯一的这种造型的青铜器。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春秋时期的“青铜匜”,也是一种水器,配合盘作洗手之用。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春秋“蔡候申簋”,“簋”是食器,用于放煮熟的饭食。器盖顶置五瓣花状捉手。器盖、器身与方座均饰蟠螭纹,器耳饰重环纹。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战国时楚国的“镂空兽纹青铜奁”,象个笔筒吧,但是从名字看应该是用来放化妆品的。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战国时楚国的王命传青铜虎节,传安徽寿县出土,是调动军队、出入关驿及征收财税的凭证。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战国时楚国的编钟,著名的古代乐器,也是青铜的。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战国时期魏国的“蟠螭纹提链壶”,摄于青铜器展厅。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战国时期曾国的“铜缶”,盛酒器,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战国中期的“嵌铜鸟兽纹壶”,摄于青铜器展厅。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秦代的秤砣,衡器,也叫“权”,这个是瓜棱形青铜秤锤,也叫“铜权”。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秦代的“大瓦当”,也就是秦砖汉瓦的那个“瓦”。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汉玉面罩,1977年江苏徐州子房山汉墓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汉时期的“龙纹玉佩”,这是一件碧玉谷纹璧,代表了汉代石器工艺的水平。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汉玉璧,“玉谷纹碧”,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汉玉璜,“玉谷纹璜”,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汉石猪”,可爱吧,猪妈妈带着三只小猪。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东汉“绿釉陶猪圈”,汉代的猪都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汉代的“贮贝器”,这个是西汉时期的,是表现贡纳场面的铜贮贝器,贮贝器也就是古代的存钱罐。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汉代的青铜鼓,这个叫“五铢钱纹铜鼓”,1954年广西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汉羽人纹青铜鼓,1972年广西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中国古代玉器展”上拍的三国时期魏国的组璧,1951年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西晋“四叶八凤佛兽铜镜”,1975年湖北省鄂州市出土用佛像作为铜镜的装饰,始于三国时期。这说明佛教信仰在三国两晋时期正在内地迅速传布,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南北朝时期就拍了两个北朝时的步摇,这个是马头鹿角形金步摇,下面那个是牛头鹿角形金步摇。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头饰之一,当佩戴者行走时,饰物会随着人的步伐不停地摇曳,因此得名“步摇”。
走马观花逛国博(上篇)
还有一个北齐彩绘石佛像,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
好不容易把隋唐以前的都整理完了,估计要是一直整理到清末,我今天晚上就不用睡觉了,所以,我临时做了个决定,把这个“走马观花”变成上下两篇,今天先给大家看上篇,从远古一直到南北朝,下次再发下篇,从隋唐到明清,好吧,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祝大家节日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