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2012-10-01 10:16:09)
标签:

北大

勺园

荷花

燕园

杂谈

分类: 似水流年

要说“勺海”,得先说“勺园”,前面我说过,现在的未名湖一带是私家园林淑春园的一部分,而现在的勺园宾馆则是在勺园故址之上修建的,“勺园”最早也是一个私家园林,它的历史比北大还长呢。园子修建于明万历年间,著名书画家米万钟是这个园子的主人,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起名为勺园。园子虽然不大,却是一个别致的水上园。英法联军入侵之时,勺园也被焚毁。只有米万钟留下的《勺园修禊图》,让我们还可以想象那“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穷则舟,舟穷则廊,高柳掩之,一望弥际”的秀丽风光。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米万钟笔下的勺园风光我们是无从得见了,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北京大学在勺园的故址上修建了留学生楼群,并在勺园楼群之北建了亭榭曲廊,让我们还可以或多或少追寻到一些这座古典园林的旧时风貌。勺园的长廊据说是仿颐和园长廊而建的,只不过规模上要小很多。长廊北边的亭中悬有溥杰所题写的“勺海”匾额,南边的亭中有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写的“缨云”匾额。勺海和缨云都是当年勺园的重要景点,只不过这些景点如今都已不复存在,从《勺园修禊图》中可以看出,勺园虽然不甚大,但园中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而且桥堤纵横,烟水迷离,颇有江南水乡之趣。据《燕都游览志》记载,进园门往南有一方水池,池上有一座板桥,桥名“缨云”,桥的北面有一座高堂,就是园中著名的“勺海堂”。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看了上面的介绍我才明白,原来“缨云”是一座桥,而“勺海”是一间房子。如今桥已不存,房也不在,在北大提供的校园地图上,“勺海”指的是勺园北面的一个小小的池塘,我去的时候,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节,于是就在这里欣赏“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了。

其实,夏日的燕园里,可以赏荷的地方不止这一处,我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出于偶然,因为儿子住在勺园,勺园在燕园的西南,所以我们都是从西门进入校园的,这个荷花池就在从西门到勺园的必经之路上,于是,我每次路过的时候就随手拍两张,当初拍的时候也没想回来发博客什么的,我只是想看看,我在北京的短短几天时间里,荷塘里的荷花会有怎样的变化。你还别说,还真是有变化。因为太专注于看荷花有没有什么变化了,所以拍照的时候镜头就只对准荷花,除了荷花和荷叶,什么都没有。要想给大家看点别的,就只好去跟别人“借”图了,上面那两张“缨云”和“勺海”就是借的,下面再借一张,给大家看看荷花池的全貌。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还记得去勺园报到的那天,进西门,往右拐,没走多远就看到了这个池塘,远远地望过去,满眼都是绿色,走近了一看,满塘都是碧绿的荷叶,真称得上“莲叶何田田”了。我儿子说:“这个不会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里那个荷塘吧?”让我把他给笑话了,我说:“你一个理科生,不知道就不要乱说,朱自清那个《荷塘月色》是在清华写的,好不好?你语文咋学的呀?就你这样的,还号称你们理科班语文一哥?我要是老胡(他们语文老师)我都得哭了!”我儿子当时就无语了,而我心中却升腾起一股报复的快感,谁让他平时没事总笑话我来着,动不动就说:你一个文科生如何如何。这回总算让我逮着机会了,哈哈,痛快呀!看来北大还真是我们文科生的福地呀,我这样一个在家总被理科生欺负的人,一踏进北大校园就报了一剑之仇啊!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我虽然很清楚此荷塘不是彼荷塘,但面对着满塘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我也不由自主地就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了,尤其是其中写荷塘的那段一下子就从我的脑子里冒出来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段上中学的时候背过,印象太深了!巧的是,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的时间是某年的七月,而我在勺园赏荷花的时间也是七月,只不过,这中间隔了快一个世纪的时光。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除了时间距离,还有空间距离,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那个荷塘是在清华园,也就是清代园林“近春园”,而我是在北大的“勺园”,中间还隔着好几个园子呢。朱自清的荷塘我还没去过,从图片上看,比勺园的荷花池大得多,据说是个可以和北大未名湖相媲美的地方。勺园的荷花池可没法和未名湖比,它虽然名为“勺海”,但其实只是个小小的池塘,而且所处位置还比较偏僻,我估计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个荷花池,更别说在勺海看荷花了。而我是因为第一次是从这儿走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习惯成自然了,就算不用先到勺园,我也会习惯性的从荷花池边走,随手拍两张照片之后,再往别的地方拐。上面的两张照片是7月18日上午拍的,那朵朵荷花还真是“零星地点缀着”呀!有没有一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感觉呢?应该是也有蜻蜓立上头的,只不过我技术有限,没抓拍到。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这张是7月19日早上拍的,有点“含苞欲放”的意思了吧?也许是受了朱自清先生的影响,我总想在池塘中找到白色的荷花,因为文中那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不知道清华园的荷花是不是有白色的,反正我在勺园看到的荷花都是红色的,于是又让我想起西湖了,据说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的荷花就多是红色的,杨万里那句“映日荷花别样红”对我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有机会一定得去西湖看看荷花。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这张是7月22日傍晚拍的,如果说上面那张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那这张就已经是“芙蓉向脸两边开”了。如果说上面那张是亭亭玉立的娇羞少女,那这张就已经是风情万种的绰约美人了。说到美人,又想到大明湖,因为我听人家说,济南大明湖也是赏荷的好去处,元好问《临江仙》有云:“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我最早知道大明湖应该是看《老残游记》,记得小说中有一段就写到大明湖多么多么美,千佛山多么多么美,还特意提到一幅描写大明湖风光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段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大明湖充满了向往。但我估计现在一提到大明湖,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不是荷花,而是夏雨荷吧?《还珠格格》实在是太火啦,“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句经典台词也是流传甚广,让人想忘掉都难啊!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同样让人忘不掉的还有我的最爱《红楼梦》,记得是在第40回吧,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那回,贾母领众人逛大观园,从探春的秋爽斋出来,在荇叶渚上了船,要往藕香榭去,行船的过程中,见水面秋荷萧瑟,宝玉就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姐姐觉得应该是还没来得及收拾呢,林妹妹跟他们想法不同,她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听了之后忙说“果然好句”,于是决定不叫人拔去了。估计这段看过《红楼梦》的也都有印象吧?其实人家李商隐的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不知道是作者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反正熟悉《红楼梦》的都记住这个“残荷听雨”了,我上次去北京游大观园是几年前的冬天,季节不对,所以无荷可赏,也无雨可听。我这次去北大是夏天,虽然有荷可赏,但季节依然不对,跟“残荷听雨”还是挨不上边!

燕园行之勺海观荷

如今已是仲秋时节,不知勺园的那些荷花怎么样了?这回应该只剩一片残荷了吧?这时节如果有机会去勺园,也许可以学学古人,就着残荷片片,听秋雨声声,是不是有点诗情画意的意思呢?嗯,吾心向往之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