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哏哥
哏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3
  • 关注人气:2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黛玉并非荡魂摄魄的天仙

(2007-08-13 00:28:36)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文化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真的像评论家们说的那样可爱吗?林黛玉真是一个令人荡魂摄魄的天仙,一个优雅娇弱的美女和才气横溢的诗人?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她太脆弱,甚至对那个经常发痴的情人宝玉也是太好了。我们不能把黛玉纯粹看作是不受丑陋情欲沾染的绛珠仙草的化身,这样一种形象会把一个复杂性格明显的简单化。尽管曹雪芹自己也打算使黛玉成为一个天仙一样美的形象,但当作者描绘黛玉日趋严重,最终害及身体的病态感情时,在心理细节上却从不退避。八十二回黛玉做恶梦时,所有青春的迹象都早已离她而去。黛玉自己表白,一年之中她只有十来个夜晚睡得安宁;同时她又异常倦怠,总是躺在床上直到中午时分。她经常哭得眼睑红肿。这个梦成了她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又一个界碑——这天晚上她吐痰时连血也吐了出来。天亮时黛玉叫紫鹃去换一个痰盂儿:
    ……黛玉因为喉间有些甜腥,早自疑惑;方才听见紫鹃在外面诧异,这会子又听见紫鹃说话声音带着悲惨的光景,心中觉了八九分,便叫紫鹃:“进来罢,外头看冷着。”紫鹃答应了一声,这一声更比头里凄惨,竟是鼻中酸楚之音。黛玉听了,冷了半截。看紫鹃开门进来时,尚拿绢子拭眼。黛玉道:“大清早起,好好的为什么哭?”紫鹃勉强笑道:“谁哭来?这早起起来,眼睛里不舒服。姑娘今夜大概比往常醒的时候更大罢?我听见咳嗽了半夜。”黛玉道:“可不是?越要睡,越睡不着。”紫鹃道:“姑娘身上不大好,依我说,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话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况这里自老太太、太太起,那个不疼姑娘?”只这一句话,又勾起黛玉的梦来,觉得心里一撞,眼中一黑,神色俱变。紫鹃连忙端着痰盆,雪雁捶着脊梁,半日才吐出一口痰来,痰中一缕紫血,簌簌乱跳。紫鹃、雪雁脸都吓黄了。两个旁边守着,黛玉便昏昏躺下。
    在小说的寓意性构思里,黛玉应以眼泪还债。但是她的眼泪实际上带有自我怜悯的意味,并非出自感激。在一个完满的悲剧人物身上,人们要求有某种崇高的东西——一种仁慈善良或慷慨大度的特质,以及一种自我认识的探求——不管这种探求用了多少时间才达到目的,但最终还是使他认识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这种崇高的东西黛玉显然是缺乏的。从智力上看她是能够获得这种认识的,但是她过分地沉溺于一种不安全感中,使她无法用一种客观的自嘲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因而,她在小说中充当的是一个顽梗固执、凄楚悲哀的角色,以充分展示出自我中心意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所造成的摧残,无论她被描写得多么富于诗意,多么生动。在上面摘引的那个场面,如同在九十八回更令人心碎的黛玉之死的场面一样,作者显然对她表露了深厚的同情,但同时作者又不吝啬笔墨,精确而详尽地描绘了黛玉的心理状况。“一缕缕紫血簌簌乱跳”的描写,是令人难忘的。
    次日早晨,惜春(代表佛家思想)听说黛玉的情况后说道:“林姐姐那样一个聪明人,我看她总有些瞧不破,一点半点儿都要认真起来,天下事哪有多少真的呢?”黛玉就其根本而言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但她被牢牢地置于宗教的幻影之中,对现实真相一无所知。
   黛玉是一个更感性,更本能的人,她嫌恶庸俗,致使她更加自我中心主义;而宝钗接受儒学的道德,暗示着宝钗对自己诗人情感(代表感性)的抑制。钗黛二人才气相当,都是幼年丧父,在亲戚家中或多或少都是寄人篱下。如果说宝钗尚能在她母亲那里寻求温暖和安慰的话,我们必须注意到宝钗生活在一个很不和谐的家庭中,支配这个家的是她那个愚笨无能而又任性无度、毫无责任感的哥哥。宝钗的早熟和家庭中的复杂生活,使她或许早已具备了一个圣徒所具备的耐心和谦卑,她是一个勤于女红的诗人和知识广博的学者,一个在家中忍受着敌意而在外面遭到嫉妒的调解人和对人忠心的朋友,一个完美的妻子,屈从于老太君意志去服侍一个白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宝钗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共存的人,她能认识现实,承受现实,不悲怜偷生,不自我怜悯,知道感恩的一个人物。
    黛玉和宝玉之间的对话出现过多次的“多心”“用心”“苦心”“放心”“宽心”等,“心”其实就是“感觉、感情、灵魂、爱”,在三十二回中,宝玉似乎已向黛玉剖明心迹,但在八十二回黛玉梦见宝玉握刀剖心,吓的魂飞魄散。这正把黛玉的无意识的恐惧与想盼都真切道出。说明宝玉和黛玉始终无法心灵沟通,黛玉的不安全感使得她越想与宝玉通灵越无法通灵,置于宗教幻影中却悟不出“物理”和“情理”。宝黛两人灵犀不通是悲剧的根源。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