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冰心——答匿名评论者

(2007-08-07 22:51:07)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
    冰心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非常尊重冰心老先生。我也是读着先生的作品成长着,是我青春年华中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也曾尝试着去做个小桔灯,始终没做成,现在还觉得有点遗憾。
   
对冰心先生进一步了解还是在读文学博士的时候。对夏至清先生的文章尤为推崇,夏先生以一颗客观的心在为中国文学立足于世界做了很多。他是以世界文学的标准在客观评价中国文学,包括每一个有成就的中国现代作家。我对冰心先生并没有漫骂攻击之意,您错会了我的涵义。我是要花季少年在读书时要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心中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审美观,主体和客体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对美的体验,这是所谓的认识三角法。我们以美的体验为线索,就能在了解自身的同时了解作品。真因为它是一种媒介,我们不能忘记它在启迪新的认识的同时又起着妨碍认识的作用。这个桥梁,既是通往未知世界的渠道,又是引进迷宫的入口。
   
为了使认识的价值评价变得更为周密,就得增加这一对美的体验的数目。增加了自己从别处得到的美的体验和别人的美的体验,以及同一作家的别的作品和其他作家的类似作品这样的美的体验的数目,便能在增加审美数目的同时,使评价变得客观贴切。
   
所谓文学可粗略的认为,是依靠语言文字,借助想象力表现人们体验过的思想情感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可以感情净化,可以揭示真实,文学是广阔的密境,是迷途中的向导,是用精神来探索精神,就像用反光镜照出光源本身那样,我们在探索精神世界奥妙时的最好武器便是语言形象
   
所以,少年不广泛的阅读经典就不会具备科学的审美审丑意识,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夏志清先生认为,冰心代表的是中国文学里的感伤传统。即使文学革命没有发生,她仍然会成为一个颇为重要的诗人和散文作家。但在旧传统下,她可能会更有成就,更为多产。她对西方文化的研究破坏了她的感性;她对泰戈尔和纪伯伦的喜爱,也只令她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态度,而这种神秘主义其实可说是冒牌的。要是她从小只读中国诗词的话,这种态度便能够被抑制住。当然,冰心的优点并不在于感伤的说教,也不在于对自然的泛神崇拜态度,而在于她对狭小范围内的情感有具体的认识。
   
冰心出身于福州市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在山东海滨城市烟台长大。她是个早熟的孩子,11岁的时候便读完了不少中国的名著。不读书的时候,她喜欢到海滨去玩,看海与星星。她毫不怀疑大海与星星是一个仁慈的宇宙存在的明证,就如她毫不怀疑她母亲与兄弟的爱一样。10岁的时候,她一个学问渊博的舅舅教她中国诗;其后的几年她不断研读,不断地作诗。1914年她家搬到北京,以后的六年便在北京的一所教会办的女子学校念书。当她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便已投稿到北京的《晨报》副刊。在燕京大学读书时仍继续给《晨报》副刊以及《小说月报》写小说、诗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她到美国卫斯理学院继续深造,把她在美国的生活写成了《寄小读者》,深受年轻读者欢迎。1926年冰心返国任教燕京大学;三年后她与社会学家吴文藻结婚。
   
冰心起初写的大多是问题小说,刻画年轻一代在痛苦的过渡时期中所面临的问题。在留美期间她写了好几篇小说去阐扬她的爱的哲学,最著名的如《超人》与《悟》,发表后即获好评。但是这些小说充满了对月亮、星星和母爱如醉如痴的礼赞,是不折不扣的滥用感情之作。其实,这个美化了的世界仅是作者童年幸福生活的投影而已。只有当冰心忍住不去谈理说教,专心去描述孩子们单纯的喜乐与悲伤时,她才是一个相当具有感性的作家。她最好的小说——尤其时她在大学念书时写的——都具有这一份纯真的感性。
    冰心作品不多,但她是值得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占一席重要地位的。虽然她的诗和散文因缺乏现实的架构而倾向于伤感,但她的一些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不受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迷信与狂热所感染。
   
人无完人,伟人、艺术家也一样,我们在智者的指引下用爱心去体验伟人们的心灵足迹,用客观的理念去评价伟人的得与失,才能站在巨人的肩头继续向前探索。不要轻信权威要客观评价理解。有缺憾的伟人会因缺憾而伟大,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成为美的永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