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017-03-31 13:01:4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为什么叫《大学》呢?《大学》是孔子赠与曾参的书名,因为这本书讲的是修心治人的大道理,所以叫《大学》。现在很多人认为《大学》是成人之学,是相对于孩子来说的,这是不对的。
字词上这样解释,这里有两个明,第一个“明”是动词,有照亮、彰显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有光明的意思。“亲”同“新”,有改变一新的意思。“德”,指的是德性,这里要说明的是,德性不是一般人说的脾气秉性,“德”是真实自己的外在表现。一般人因为内心不是真实的本性,所以他的行为不能称之为“德”,即使某个人的行为很友善,也不能据此判断他有德行,只有道的表现才能称之为“德”。
德就如同一个自然物体的物理性质。纯金的物理性质是金光闪闪、抗压性强,延展性高,这些也是金的“德”。如果是金矿石,因为里面存在杂质,既有金元素、又有汞元素、还有铁元素等。所以金矿石表现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纯金本色,就没有特定的物理性质,也就不存在“德”。
同金矿石一样,当一个人内心变得百分之百的纯净的时候,这个人内心的状态就是“道”。一个悟道之人所有的外在表现就构成这个人的“德”。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还有杂质,他的表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或者叫缺德、无德。所以有一种说法叫道为体德为用,“道”是真实的本体,因为“道”人们看不到,人们只能看到“道”的自然表现或者“道”的自然属性——“德”,“德”通常表现为乐观、积极、乐善好施、为人笃实等等。
大人为学的道理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是彰显我们光明的本性;第二是让所有人同自己一样也能彰显自己的本性,就是说自己开始彰显本性还不够,还能让自己的家人、朋友、普天下的人都能够同自己一样,也能彰显自己的本性而让人生焕然一新;第三是止于至善,“止”是停止,是停歇,“至善”是极致的善,就是把我们的心定格在一个没有比这个善更善的地方了。
很多人一听修心是修这个就开始打退堂鼓了,我不想修了,不就是天天做好事,多累啊。我还是随心所欲吧。
这其实还是不了解修心的真实含义,修心是让自己彰显自己的本性。而当自己达到了真实的本性的时候,人生一点也不累。这就如同一块金矿石,当它含有杂质的时候,要它去承压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因为本身不能抗压,一压就碎了。而当这块金矿石锻造成纯金的时候,它不需要多么的用力,它自然的本性就决定了它轻松地抗压。
人也是一样,一个人不修心,做事情就会遇到挫折。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今天中午我和小薇同学交流,小薇的公公是一个企业家,收入很高。老人总是要去世的,生死也是无法回避的,那将来这个财产如何分配呢?
我同小薇同学说:“你什么都不用争,如果能做到这样,对你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从修心的角度她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个就是要修心,就是要“明明德”。没有修心之前,缺乏快乐。一看到老公抽烟就烦,看到婆婆唠叨就急。这会给她的人生造成什么影响呢?人生容易受伤、中毒。烦是烦自己。如果老公是一个修心的圣人,你天天烦死他,但圣人还高高兴兴的。同样的,婆婆唠叨,中毒的也是她自己。我们有些同学经常说:“我看见别人吐痰我就很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看着别人吐痰时就等于你心里中了吐痰的毒,痰虽然吐在外,而毒却已经深深地植入你的内心了。所以我们讲,你心里面是花,你看见的鼻涕、牛粪也是花,你不讨厌鼻涕和牛粪,你内心怎么会中毒呢?
随着修心的继续,内心的承载力也在提高。没有修心前,小薇天天烦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婆婆又没有耐心。因为虚荣对钱有着极大的渴望,同大嫂一样天天盯着公公的钱。公公心里会想,这两个媳妇,一个如狼一个似虎,钱给谁都不放心。最后钱只能留给自己的老伴或者交由其他机构托管。修心之后,情况就变了。通过修心,她告别了内心的烦恼,她真诚地爱自己的老公,真诚地接受自己的公公婆婆,悉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同时因为修心让人生少了虚荣,对金钱的渴望也就降低了,想到的更多的是怎么去爱自己的老公,怎么去孝顺自己的公公婆婆。面对这样一个媳妇,公公心里想,这么贤惠的一个媳妇,能这么爱我的儿子,这样孝顺自己和自己的老伴,财富不交给这样的人又交给谁呢?所以一个明明德的人,既是一个幸福的人,也是一个有承载的人,又是一个成功的人。
过去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什么叫“适者生存”呢?你内心“明明德”了,你内心就幸福了,就自然有了承载力,上天自然就选择你,上天怎么会选择一个内心贪婪、心狠手辣的人呢?上天怎么会眷念一个对世界充满怨恨的愤青呢?“止于至善”是自己彰显自己的本性,因为本性的彰显,内心的善良就变成了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对国学很感兴趣,但是大家千万不能把国学当成知识来学习,如果当成知识来学习,那问题就大了。纵然你满腹经纶,而内心却没有成长,你所学的东西就只能是嘴上的功夫了。以“明德”二字为例,“明德”是修出来的,不是背诵出来的,纵然你背诵一万遍,你也不能体会到什么是“明德”,所以学习国学,特别是学习四书五经一定要修心,要走圣贤修心走过的路,最终要让自己的内心达到圣人的内心状态,这样自己才能真正受益。
既然不能把四书五经当成知识来学习,那学习《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之所以让大家学习《大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让人们了解修心的重要性,坚信修心的路,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修心的决心。除此之外,学习四书五经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指导自己去修心,因为这些书籍都是圣贤依照自己修心的历程而记录下来的,所以这些知识就是自己修心的灯塔,可以纠正自己修心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