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散记

标签:
旅游休闲无锡宜兴 |
分类: 那些地儿 |
过了十一长假期,GG去无锡出差,办完正事正好赶上周末。我于是跟过去,且得余生三日闲。
--------------------------------------------------
江南城镇大抵都是清秀灵慧的,山明水秀,气候温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难得的是这时节大家都已经不情不愿回去上班了,一个转身,之前一周喧哗沸腾熙来攘往的景区便变身成为世外桃源,清静宜人。
太湖虽经几年治理,依然残留蓝藻污染的痕迹。湖水浑浊暗绿,像风烛残年的老人的眼神,让人很难从中探究到当年曾经灵秀清澈的丝毫痕迹。
不过当地政府近年来倒是下了很大力气作市政规划和建设,机场到市区一线以及环湖公路一路视野开阔,沿途被满绿地,生长得茂盛滋润。
太湖沿岸还建了连绵的开放公园,铺着长长的原木栈道,供市民免费散步休憩。
-------------------------------------------------
两个人开着朋友的车,在妹妹的强烈推荐下,去宜兴观竹海。
宜兴去往竹海的国道路况极好,沿路绿树成荫,两旁都是青葱茶园。
十月初已过中秋,这时节的竹子已经没有盛夏的青翠欲滴,然而妙在野径寂无人,鸟鸣山更幽。
在附近农家院吃过午饭,下午就在陶瓷城里消磨了整整一个下午,在各色茶壶茶杯之间流连忘返。秀一下淘回来的几个小壶。咱们不老懂这个,全凭自己喜欢而已。
陶瓷城里大多数店面都是商铺兼工作室。大多数以陶瓷为生的宜兴人家一家人都精于陶艺,柜台后面便是工作台,一盏台灯下低头细细打磨着手中泥胚的往往是老板或者老板娘本人。
虽然喜欢茶壶,但是真正铺开摊子来有模有样喝喝功夫茶到底是闲暇时在家里才比较合适。每日在办公室喝茶,我还是老老实实用杯子比较好,以免给老板看见我太过悠闲的样子,引火烧身。
老板娘推荐了一只杯子,是老板自己作的,开价只要50元。我没有看中,自己来来回回看了一遍,相中另一只紫砂茶杯。
杯子造型端庄大方,杯身上下绘着两圈同色浮凸的装饰花纹,背景花纹是商朝多用的回龙纹,上浮飞龙。极细腻的花纹和做工,然而并不显得过于华丽和繁复。
老板娘见我对这只杯子感兴趣,犹豫起来,说这只是最贵的,朋友寄在这里做样品,并未打算卖出,也不肯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生怕有个闪失给碰坏了。
几番商议和争取,我终于抱得爱杯归,优惠之后的价钱仍然是之前那只杯子的十倍,可是心里一径美滋滋的。
----------------------------------------------------
宜兴除了紫砂壶和竹海,还有一样特产,就是乌米饭。
这乌米饭清香扑鼻,虽黏糯却有弹性,吃起来香甜可口。我们初见之下以为就是普通的黑米。听了农家院小妹的介绍才知道并非如此。
此乌米非彼黑米。乌米是用普通的白糯米,用一种叫做草头的植物煮的汤浸泡之后蒸出来的。
此草头也并非江南常吃的普通草头,这是回来查过资料之后,我才弄明白的。
---------------------------------------------------
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介绍了乌饭的制法 :“按《本草》 :‘南烛木 ,今名黑饭草 ,又名旱莲草
,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上好白粳米 ,不拘多少 ,候一二时 ,蒸饭曝干 ,坚而碧色 ,收贮。如用时 ,先用滚水
,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比起唐时的九浸九蒸九曝法要简便实用得多。
中医本草则认为乌饭“日进一合不饥 ,坚筋骨 ,益肠胃 ,补骨髓 ,久服变白去老 ,除睡 ,益气力 ,轻身延年,固精雅颜。”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宜兴人家家“吃乌饭”。据宜兴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目莲救母”的孝行。在中国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成为戏曲演出的重要题材,被称作为“目莲戏”。据南宋《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有“目莲救母”杂剧演出,其故事源出佛经《佛说盂兰盆经》。目莲初曾出家学道,后为佛弟子,有“神通第一”之称。故事写目莲的母亲因在世时贪念世报,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目莲遍游地狱寻母,终于重逢,同升仙界,着重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
这一故事在宜兴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细节。即: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
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咀嚼,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掉。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该树即南烛树或称南天烛,一名青精树)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莲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为了褒扬目莲的一片孝心,宜兴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
宜兴民间制作乌饭的南烛树叶(宜兴俗称“乌饭草”),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一带,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掺入部分粳米,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宜兴吃乌饭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宜兴乌饭是宜兴地方的特色美食,同时也是宜兴民间创造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在宜兴周边有较大影响。南京以及浙西南山区等地均有类似习俗。此外,其他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如畲、苗、瑶、侗也有相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不过乌饭的具体制作方法和传说在各地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