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外板”和“劈外板”有什么区别?

前段时间,叔跟大家科普过好几次去除外板的知识,外板决定了我们面下部的正面宽度,下颌角决定了我们侧面的线条。去除外板是在下颌体到下颌角这个位置,借用一下以前用过的老图,下颌体的大概位置在下颌角和下巴之间,下面这个图A是下颌角,C是下巴,B就是位于它们中间的下颌体,去除外板就是去掉A、B这两个位置的外层部分。
“磨外板”和“劈外板”操作的区别:
我们的下颌骨是一个三明治形式的结构,劈外板的时候轻轻撬开三明治结构的外层,即可取下外板,劈开外板后骨髓腔会完全暴露。
磨外板则是在同样的部位进行最大限度的磨除,磨到见骨面出血时必须停止,不可以再继续,所以磨除的厚度比劈外板要薄一些,不会暴露骨髓腔。
“磨外板”和“劈外板”术后恢复的区别:
磨外板由于磨除的薄一些,保留了薄薄的一层外板,骨髓腔无渗血,软组织术后会很快贴合,术后肿胀较轻,恢复较快,咬肌基本无萎缩,需要咬肌缩小者可以同时切除或离断部分咬肌。
劈外板由于骨髓腔暴露,会有少量渗血流出,术后肿胀比磨外板重,软组织再次贴合时间延长,咬肌较长时间处于游离状态,产生废用性萎缩。
“磨外板”和“劈外板”适应症的区别:
下颌缘及下颌角极度外翻者,切除了下颌角就是切除了面下部最宽的位置,无论磨外板还是劈外板甚至不处理外板,求美者均会获得满意的效果。当然,如果同时去除外板改变会更大,需要把握适度。
下颌缘及下颌角内卷而下颌体发达者,切除下颌角后,劈外板还是磨外板需灵活掌握,征求求美者自身的意见,结合她的实际情况来定。
条纹为去外板部位,点状为下颌角截骨部位
通过以上对比可见,磨外板损伤小恢复快,也比劈外板更好控制精细度;劈外板术后肿胀较重,恢复较慢,但由于去除的外板较厚,所以正面缩窄效果会更明显一些。“磨外板”和“劈外板”到底选哪个,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另外还得面诊、拍片后跟叔好好聊一聊,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