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言:远不止这些《绣林》2010年第3期

(2010-02-22 03:06:26)
标签:

诗歌

文化

章言

江帆

分类: 文字、文学和思想……

                    
               远不止这些            

           ——江帆及其诗歌印象

章言


刊于《绣林》文学双月刊2010年第3期



             
          

    那种被称之为温暖和幸福的东西,少年时也许曾拥有过大把,但留给记忆可搜寻的却荒凸和寥寥无几。三年前,而立年轮的到来,幸福和温暖也都随着期盼在腊月末到来。

    依旧是临近春节,依旧是在ZH9977航班上。恋家的心情跟着又一整年奔波疲惫的身躯,用即将回归感的放松姿势趋向甘肃老家。心思从未闲过——朋友们送我的文学作品我总是在航班上和春节假期开始细读。这也是我这几年以来最感觉幸福和温暖的事,所以乐此不疲。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平庸和无聊。”余华先生对生命履程的所言极是,此刻读毕江帆的诗集《退远》(广西人民出版社),认为江帆的诗歌及其人生修养正是余华先生所云的精准参照——“豪华的梦想搁在昂贵的货架上\没想过这座城市能成为我的身份\而我\只愿成为它的意义” (自《退远》“远不止这些”)。这样极赋生活哲理的语言,我决定拿它当我生活履程中可警醒与提携的力量。

    最早接触江帆的作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翻到一本叫《海魄》的诗集,记住了“今夜伏击/胜归的军人采回一片血红的叶子/为等待在竹篱旁的女子”。在那个崇尚军人的年代,我曾对这样的诗句有过疑问,握着钢枪随时可能牺牲的军人,思想与现实环境应该绝对的矛盾。质地绝对的乐观与骨子足够的浪漫的情节语言,是否符合当时人物的特征。现在想来,那是共和国的第二代军人应有的乐观与浪漫,《白桦林》歌词里便是这样的诗句的场景描述。

    从那时候起,我记住了那些我有过疑问的江帆的诗句,也记住江帆这个名字。也在那时候,我将夹在书本里的一片香山枫叶,用钢笔字写下肉麻的英语短句,送给了心仪的女同学。

    认识江帆是在广州的一个夜晚,记不大清楚那天从故乡方向南来的北风,是去年第几次蔓过长江冲进广东的。被温差反复的戏虐的广东人在那段时间里,隔三差五的从衣柜底拎出的棉衣裹上身。特警出身的同事小廖在那个傍晚为我驾车,我们在广深高速上由南向北。我用手机导航系统输入了广州番禺石基镇的一个酒店名,那是鲁克兄由北京到广州约我见面的地方。见面的方式是吃饭。前往广州的路上我一直有所顾虑,一是我天生腼腆,惧生。最怕和陌生人一起吃饭。我总担心陌生带来的尴尬;二是自惭大老远去陌生朋友的餐桌上吃一顿饭,恐有蹭饭的嫌疑。但在餐桌上被介绍认识时,有些惊异和难以确信有我大学时所读过的《海魄》著作者江帆。《海魄》里的诗,我几乎能够记住大多半,因此坐在饭桌上也感觉亲近了许多。

    成稳、低调、谦虚。这是江帆给我的初面印象。那天晚上一起吃饭的有部队里的领导,还有东荡子兄等。因为人不算少,酒喝的也挺热闹。那餐饭罢,为了不让北风吹散许久未有的酒兴,我邀请了江帆、鲁克等驱车40多公里到东莞我所负责项目的辖区,在一个KTV里,我们喝酒、唱歌、聊天,尽兴的热闹了半宿。第二天向他们介绍和展示了我整个2009年的工作情况。那是一个现代农业主题公园项目,也是我引以自豪的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真正贡献绿色GDP的项目。就工作而言,也属于我信仰的一个部分。这话,用在江帆身上同样恰当,每次与他聊到工作,他的话和表情无不透出他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与江帆还有其他几次的会面。每一次喝酒,谈写作,诉工作,说生活,无话不说,都很投机。我从当年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学生,到履历了报纸记者、期刊主编,截止目前的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由于职业因素几近荒弃了对写作的兴趣和爱好。从大学时读江帆的《海魄》到读他最近赠我的《退远》,已经快十二个年头了。再读到他的作品时,满怀欣喜。我原本以为,当祖国大江南北的安逸乡村和人车拥堵的喧嚣都市,那唯一可以提神的金钱游戏早已毫不留情的将诗人群体无一例外的窝卷腐蚀。诗人们同样靠着前辈们留下的根基加以创造的苟活着,那些以大师自居的诗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泛滥。江帆的作品却带给我久违的欣喜,我从内心里将他收藏进我可信服与赞叹的精神囊库。

    江帆与我所熟悉的单永珍、王怀凌等诗人类似,他们对诗歌注入的远非一个普通写作者所能达到的热情与执着。他们的文字里镌刻着生活哲理的图腾——热爱、纯粹。相比之下,与我类似得那种以肆意挥霍无知的本能却权当个性的自恋倾向得文字,与他们的文本对照,显得矮小、自愧难当。

    阅读江帆的诗是一次精神之旅,写作者敞开了心灵世界,交给阅读者一幅幅复繁与纯粹生活画面。他的诗行建立超经验的写作技艺上,他的语言干练、紧凑。作为阅读者,阅读过程中除了可以享受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跨越外,还可以通过诗人的语言感受与诗人同样对生命敬畏与震撼。

    由于目前工作和时间因素,那个曾经以文字从业混饭的形态正在从我的生活中退远和逐渐消逝,我有过强烈失落感和矛盾的心理挣扎。还好,能够聊以自慰的是可以在每年这个时期里阅读像江帆一样的诗人的执着与纯粹,他们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拥有坚定的信仰。他们的字里行间透着力量,这力量不仅能折服阅读者的欲望,也能击穿世俗的虚伪。

    当然,还远不止这些。

 

                                                    2010221夜於深圳

http://s16/small/4e0487f3h80215a6ec32f&690作者简介:

章言,曾用名艾康、叮当等。路遥青年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甘肃静宁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记者过,也编辑过现为深圳某公司CEO。(图片摄影:鲁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