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别调控下,中国中产之殇
(2010-04-28 14:18:14)
标签:
房产 |
无差别调控下,中国中产之殇
金陵晚报地产研究员 汪明宇
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追求社会结构的公平、稳定。他们所推崇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普世认同。在这一社会结构中,橄榄的中段儿——胖嘟嘟的中产阶层,犹如社会生物链的中坚,在整个社会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推动力。因此,壮大中产也成为每个国家社会构建的目标。
上个世纪末的国人们问:“你小康了吗?”这个世纪初的国人们问:“你中产了吗?”地产新政出台半月有余,我不禁要问:“中产们,最近你们忧郁吗?”
今年初,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23%的人口跨入中产阶层,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省会城市比例高达40%,且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随着中产阶层快速成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向现代化“橄榄形”阶层结构变动。
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之后中国中产崛起速度加快。2001年,中产阶级比例为15%,短短8年,其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研究学者认为,除了经济发展、工资收入增加外,10年间中国房地产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产性收入,也成为中产阶层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
很有意思的是,这一结构变化,也主导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橄榄型演化:橄榄的两端一方代表为煤老板、炒房团、海外热钱;另一方则是收入偏低,急需解决基本居住需求的弱势群体。但真正的购房主力军则是中间的第二类人——中产阶层。他们衣食无忧、小有投资,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和投资需求,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在搭上房地产前进车轮,响应国家倡导,增加财产性收入。
这一点在2009年更为明显。股市低迷、实体经济没有根本性好转、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阶段性存在、投资渠道过窄,在整个经济形势的“蛊惑下”,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几乎全体中产基本上都选择了“前途未卜”的楼市为避风港,加之今年年初楼市疯狂,用中国的中产阶层整体入市来形如绝不为过。
房产新政出台半月有余,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无差别调控面前,群情激荡,从舆论反应看,似乎所有民意都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亲者快,仇者痛,已上升至大是大非高度的中国房地产业,至此,终于被成功的政治化、道德化和社会化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实际的消费主力,房地产贷款链条中的主要压力承受者——中产阶层们噤若寒蝉、集体失声。他们不能大声,因为再大的声响,也会被海啸般的“民意”淹没下去。他们无所适从,因为后市政策不明,利空消息没有出尽,轻举妄动可能损失更惨重。
房价过快上涨影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更会影响中产阶层的壮大。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解决高房价,最终要从源头开始,加大供应,完善保障,经济结构调整,拓宽财产性收入投资渠道……从中国现实情况看,这绝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实现的易达目标。
然而面对此次近似一锅端、无差别的调控风暴,脆弱的中国中产阶层必将成为最大的受损群体。他们的利益谁来保障?
金陵晚报地产研究员 汪明宇
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追求社会结构的公平、稳定。他们所推崇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普世认同。在这一社会结构中,橄榄的中段儿——胖嘟嘟的中产阶层,犹如社会生物链的中坚,在整个社会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推动力。因此,壮大中产也成为每个国家社会构建的目标。
上个世纪末的国人们问:“你小康了吗?”这个世纪初的国人们问:“你中产了吗?”地产新政出台半月有余,我不禁要问:“中产们,最近你们忧郁吗?”
今年初,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23%的人口跨入中产阶层,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省会城市比例高达40%,且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随着中产阶层快速成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向现代化“橄榄形”阶层结构变动。
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之后中国中产崛起速度加快。2001年,中产阶级比例为15%,短短8年,其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研究学者认为,除了经济发展、工资收入增加外,10年间中国房地产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产性收入,也成为中产阶层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
很有意思的是,这一结构变化,也主导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橄榄型演化:橄榄的两端一方代表为煤老板、炒房团、海外热钱;另一方则是收入偏低,急需解决基本居住需求的弱势群体。但真正的购房主力军则是中间的第二类人——中产阶层。他们衣食无忧、小有投资,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和投资需求,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在搭上房地产前进车轮,响应国家倡导,增加财产性收入。
这一点在2009年更为明显。股市低迷、实体经济没有根本性好转、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阶段性存在、投资渠道过窄,在整个经济形势的“蛊惑下”,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几乎全体中产基本上都选择了“前途未卜”的楼市为避风港,加之今年年初楼市疯狂,用中国的中产阶层整体入市来形如绝不为过。
房产新政出台半月有余,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无差别调控面前,群情激荡,从舆论反应看,似乎所有民意都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亲者快,仇者痛,已上升至大是大非高度的中国房地产业,至此,终于被成功的政治化、道德化和社会化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实际的消费主力,房地产贷款链条中的主要压力承受者——中产阶层们噤若寒蝉、集体失声。他们不能大声,因为再大的声响,也会被海啸般的“民意”淹没下去。他们无所适从,因为后市政策不明,利空消息没有出尽,轻举妄动可能损失更惨重。
房价过快上涨影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更会影响中产阶层的壮大。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解决高房价,最终要从源头开始,加大供应,完善保障,经济结构调整,拓宽财产性收入投资渠道……从中国现实情况看,这绝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实现的易达目标。
然而面对此次近似一锅端、无差别的调控风暴,脆弱的中国中产阶层必将成为最大的受损群体。他们的利益谁来保障?
前一篇:楼市面临下行,江北一楼盘现退房
后一篇:银行以房价降30%做压力测试